第一個三年已經渡過,就讓我用無論如何不能留級的心情繼續吧~

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

高速追撞與追撞不一樣

前天國道三號有個嚴重的車禍新聞,一台滿載四人的Yaris遭到一台Bimmer 650i追撞,結果Yaris車上四人脫逃不及,被後續引發的大火吞噬而亡。

因為是TOYOTA Vs. BMW,也因為是Hatchback(掀背車)Vs. 房車(其實650i應該算是Luxury Coupe);最重要的是又是一件酒駕肇禍的血淋淋案例。以一不幸的事件因為剛好集合了諸多網路上對於行車安全議題的討論,所以在網路上又引發了一陣討論的熱潮...

其中有一派的論點在於同向追撞感覺上應該不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此後果包括:引發火災,以及車門變形以致於無法從容逃脫,因此Yaris車體的安全性應該有檢討的空間...又因為Yaris是國產車,而國產車的安全性一直飽受質疑,這次慘重的結果看起來確實讓懷疑論者佔了上風。

不過,我不是汽車專家,也不是物理學家,一台車能承受多少的應力變形到哪裡,不是我能回答的。但是,我想回顧一下我之前在國道上高速遭到追撞的經驗,讓各位瞭解高速中被追撞的危險性。

那次是我在國道三號南下準備下深坑交流道切往外側車道後,有一輛Cherokee (SUV)跟車跟得很近,近到我從照後鏡就看得到他一面開車,一面跟旁邊的女生熱切地聊天的神情,這時候我其實已經有警覺心了。我車速不敢降得太快,只得慢慢慢慢鬆開油門打方向燈,準備迎接匝道出口(時速約80KM/H)。

只是,好死不死迎面來的是下匝道回堵的車流,瞄了一下後視鏡,後方的Cherokee跟車還是非常非常近,心想還是先閃到路肩避難,正準備打方向盤往路肩閃,但是也習慣性帶了一點煞車。大概只有那麼一兩秒的時間,後方的Cherokee就毫無煞車地撞了上來。

為何我知道他毫無煞車?因為我一面準備避難一面看著照後鏡,看著他的臉完全撇向附駕座的女士,完全沒有注意到前方回堵的車流與我的煞車動作。撞上來之後,我的初代Lancer發生了一連串我幾乎難以控制的行為,既使我們的速度差應該在10-20KM/H左右。

因為我本來就準備打方向盤向路肩逃,所以撞擊時,我整台車重心後傾,加速向並且帶點轉向過度地向路肩的紐澤西護欄前進,在那一瞬間只好一面死命地踩煞車,一面猛向左打方向盤,避免撞上護欄。當然因為我現在還能在這裡打字,所以顯然我是逃過了撞上護欄的那一劫。

劫後餘生後下車,看看我的車尾,其實損傷還好,因為Cherokee車高,所以最嚴重的地方是後箱蓋,整個向前折翻,後箱結構的部分略有變形,左尾燈破損,右尾燈組完好,後保桿稍微脫落而已,連後檔都沒破。

雖然這樣的損傷對到兩車的相對速度與車體高低,其實是合理的,但這樣的結果卻跟我遭到撞擊後所面臨的驚險狀況簡直不成正比。同向高速追撞時有些狀況沒有辦法從車體的損傷來做常理判斷

高速行進間遭到追撞時,等於後車將加速度轉移到前車,這是基本常識。但是,前/後車是否有迴避動作,都會讓撞擊的角度不同,當兩車的加速方向既使只有一點點不同時,那前車在遭撞擊後的行進方向,肯定會讓前車駕駛人出乎意料地難以預期

難以預期也許是正常的,但是想像一輛車在瞬間從80KM/H加速到110KM/H?時(依據報導新聞裡肇事的車主主張他開110KM/H,這真的是騙肖ㄟ,650i在深夜的中二高隧道裡只會開110?那只有鬼才相信),就算行進方向是不是駕駛人所期待其實也沒差別了,因為我想沒有一台車可以在這樣的狀況下還能回應駕駛人的控制。

結果是Yaris去撞護欄,一前一後嚴重的高速撞擊,要車內的人還能意識清楚地逃生簡直就是緣木求魚,我認為這已經跟車體的設計無關了。這是人體能不能承受高速下如此劇烈的衝擊的問題。

車輛起火跟撞擊時的相對速度有絕對關係,Yaris的油箱藏在後輪軸前方,能讓油箱毀損的撞擊,那我想後座乘客基本上已經沒有機會了。也許有人會說都怪國產車板金太薄,比不上進口車;但是我覺得以現在造車理念的國際化程度,遭受類似程度的撞擊,以同年代的車來說,彼此的差異性不會太大。但是,如果是拿老歐洲車來比,我相信也許可能還有些生存的空間。但是同樣的,撞擊對於人體的影響其實不會因此而減少,當然,有沒有起火,那就是重殘與死亡的差別,這樣的差別大不大,我覺得好像還好,

類似的情況上個禮拜還有一則新聞,就是一台疑似遭到追撞的房車,飛越堤頂交流道護欄墜落到基隆河裡;為何會飛越護欄,其實只要想一下高速中遭到追撞,車子被迫瞬間加速的情景,要飛越矮矮的護欄其實也不是那麼難以令人想像的事情。希望警方能早日抓到這個肇事者。

2011年6月3日 星期五

米其林 PS3 再一發

最近偏愛快速發文,所以省略圖片,如有不週之處還請各位見諒...

對於米其林的這條名為 Pilot Sport 3的胎,要說是平價街胎也罷,或高價入門胎也可以,反正就是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中堅角色。用在Accord 7th sedan這種同樣比上很不足比下略有餘的FF車來說,雖然稱不上是門當戶對,但是配合我這種容易自我感覺良好的車主來說,米牌PS3給我的印象是很好的。

上一副PS3在經歷了我一年多兩萬公里的摧殘之後,也漸漸開始顯露出各種症狀了。首先是滾動噪音開始明顯了起來;另外,在某些我習慣猛力過彎的場合,開始發現後輪越來越抓不住,有點轉向過度的狀況出現。

雖然轉向稍微過度,其實有助於過彎的爽度,但是發生在像Accord這種長軸距的FF車身上,其實就是輪胎抓地不足的警訊了(因為換上PS3後,我一直都是用差不多的速度過那個彎,以前都是穩穩的過,到後來就有點越來越偏向彎頂點的傾向)。

看了一下輪胎,距離磨耗指示大概只剩下1mm-2mm的距離了。這樣狀況的輪胎如果慢慢開,應該還可以再撐個一萬公里,不過為了即將(五月中那個時候)來臨的梅雨季,換胎的錢恐怕還是不要省比較好。所以,就還是開去換胎嘍。

後來還是繼續換上一套PS3,最主要的原因是,這條胎的性能衰退確實是很線性的,特別是噪音的部分。這表示雖然是泰國製的,但是其品質有一定的水準,除了壽命將屆之外,跳花、變形的狀況都沒出現。

網路上有人提到高磨耗指數的PS3在某些狀況下會抓不住,不過這種情形在我身上倒是完全沒發生過,恰如其份地做到分內該做的事情,讓我有信心再次花上一筆不算小的金額投資在輪胎上。

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Sony CX700的使用經驗報告

從四月初入手Sony CX700台灣公司貨,至今也快兩個月了,這段期間我也盡心盡力地帶著它到處跑,最遠甚至到了美國,在為期一週的外勞生涯中,盡責地滿足了拍照與錄影的需求。

所以今天就來幫CX700做個明快的結論好了...

CX700(台版)規格的部分,請參考TW Sonystyle,我就偷懶略過不說了;我這裡就直接切入重點。

優點:
- 26.3mm~263mm(換算135片幅)的十倍光學變焦G Len確實很方便,幾乎可以應付99%的拍攝需求。廣角端達到前26.3mm,所以基本上沒有外接廣角鏡的需要了。不過這顆鏡頭本身抗耀光能力不太好與廣角端周邊失光,還有桶狀變形明顯,雖然是顯而易見的缺點,不過面對其他機種其實也不能算是缺點。畢竟其他機種外接廣角鏡之後,其周邊失光與變形肯定更為明顯。

- 3軸防手震效果不錯,以我用過的機種來說是最強的,不過跟所有的內建防手震功能一樣,並不防手殘與腦殘,如果要手持移動拍攝或望遠,建議還是搞個穩定器或上腳架。也就是說,如果是定點手持甚至是橫搖,CX700的防手震確實可以讓畫面十分穩定;但是一旦zoom-in那麼防手震效果也會跟著打折扣。如果要邊拍邊走,防手震的效果雖然依舊可見,但是畫面的晃動想當然爾依舊是避免不了的。

- CX700所支援的拍攝格式是現役AVCHD家用機種中最多,也最先進的,不但有1080/60p@28Mbps,1080/60i與24p也支援到24Mbps,而且其1080/24p還是原生格式,非pull-down而來。

- 低照度噪訊表現很好,這是Sony厲害的地方。跟我的TM700比起來,噪訊雖然少了一些,但是也不能說消弭於無形,還是可以看得到。但是,既使如此整體畫質依然保有相當水準,並不會感覺畫質整個被噪訊拖垮

- 再生播放時有精彩場面片段的功能,有背景音樂與自動剪接的場景畫面,效果很不錯足以自娛娛人。

- 變焦桿的操作夠細膩,手感也好,變焦的速度可以操作自如,也不太會影響到畫面穩定,這是Sony一貫的水準。

- 92萬像素的3吋LCD畫面夠細膩,觸控功能也很實用。

- 大面積的非鏡面外殼不沾指紋,外殼設計考量到人體工學握感很實在,保養起來也容易。

- 內建USB連接線可以傳輸資料也可以對電池充電,便利性高人一等

缺點:

- 開機速度不快,翻開螢幕後需要至少三秒才能開始拍攝,錯失精彩畫面實乃罪大惡極之事

- 60p/60i/24p最高畫質模式動作時,不支援靜態影像拍攝,雖然不能說是本末倒置,不過這種看似直覺的功能(以DV來說)在旗艦機種上被取消,有點難以令人釋懷

- LCD翻轉時EVF無法同時運作,這對於家有小孩的用戶而言,肯定是個問題

- EVF取景不易,放大倍率不足又取消了可以垂直調整視角的機構,讓這代的Sony DV的EVF跟隨它廠,讓EVF成為雞肋,大退步。

- 選單設計有些效率上的問題,第二層選單僅有小圖式,對於手大的人來說操作有些許不便

- 多功能旋扭可以控制的選項增多了,雖不能手動光圈,但是可以手動曝光也算是意思到了;也可以手動快門,這對於熱血用戶而言肯定很重要。但是問題最大的是旋扭的調整過於靈敏,轉一點點就轉很多。操作上不是很方便。

總結

CX700是對準了錄影愛好者的高階家用機,以其功能而言也確實掃除了以往Sony只在乎便利性而忽略手動機能的缺點;畫質上而言也沒讓人失望。外觀與介面的設計也算是達到了一個令我滿意的程度,就算只帶CX700出門,也不會有太大的顧慮。

不過呢!我還是打算賣掉這台CX700,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開機太慢,另一個是高畫質模式無法拍攝靜止畫,嚴格來說不算是什麼大問題,但是不知道,少了這兩個功能,就覺得用起來不是很完整。也許期待下一代高階機會有更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