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三年已經渡過,就讓我用無論如何不能留級的心情繼續吧~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TM700 vs XR520V 室內影片截圖比較

說也奇怪,最近在某個我很討厭的網站看到幾篇在TM700與CX550之間猶豫的發文,我在想,難道是我吐曹TM700還吐得不夠嗎?為什麼還會有人會在TM700與CX550之間猶豫不決呢?

今天找到時間把之前用XR520V所拍攝的影片翻出來重看了一遍,順便把一些與TM700所拍攝的相同場景的片段找出來,用Sony PMB 4.2的畫面擷取功能把相近場景與拍攝條件的畫面截出來,比較看看這兩台分別是09與10年家用機王的表現到底有大的差別。


當然,依照我一貫的慣例,我不喜歡把事情複雜化,但是我又不希望過度化約了以致於失去焦點(上面這些話都是廢話)。我想說的是,同樣立足點的拍攝條件其實已經不存在了,就像你不能踏進同樣的水裡兩次;所以,我以下呈現出來的比較畫面其實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差異,所以不需要刻意放大檢視我用來提供比較的截圖,就是追求一個感覺就好了。

當然,真正瞭解這些場景條件不同的人是我(因為這是我家),所以我會盡可能地說明彼此之間的差異與我個人對於實拍影片截圖的感想。也許你會說,這不客觀啊!?對啊!這本來就不客觀,如果要客觀,請上Camcorder.info與Slashcam.com嘍!

場景一:請注意,此場景的光源條件略有不同,右方XR520V拍攝時,我房裡點著兩盞25W燈泡色(色溫約2700K)的螺旋省電燈泡;至於TM700拍攝時,只剩下一盞25W的省電燈泡。也就是說,TM700的環境亮度比比XR520V少了一半。

至於機身的設定兩者都是設為自動檔,基本上在這種光源條件下,這兩台機子一定都是在1/60的快門條件下將曝光(光圈與感光增益)加到最大程度了。所以,何者的感光度較好,不證自明。

我想我必須說TM700的f1.5的大光圈配上18dB增益全開的情況,既使在亮度只有XR520V一半的條件下,依然可以有相同亮度的表現,這不可不說是一件奇蹟。雖然18dB時的畫面噪訊其實一樣令人驚訝,但是這樣的噪訊表現應該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不過,還是不要小看這樣的噪訊對於畫質的影響喔!就算是用1080/60p模式拍攝也是一樣。

場景二:此場景的光源條件就是完全相同的了,兩盞25W燈泡色的螺旋省電燈泡加上燈罩,機身設定一樣是自動。

因為是自動檔,所以我不是很確定TM700的曝光設定是否是18dB全開,不過也許截圖看不太出來,實際影片的畫質而言,XR520V是稍微勝出的。

總結而言,XR520V的背照式CMOS確實有其驚人之處,特別是在低噪訊的表現十分出色,配合沒什麼缺點的G鏡,在畫質上取得了十分平衡的表現;不過殘念之處就是缺少廣角,讓取景稍微有些限制。

不過TM700也在畫面亮度上有其表現,若是不在意較高的噪訊,TM700確實可以勝任各種光源的拍攝條件。

不過至於CX550跟XR520V的差距,那就不是我可以證明的了。所以,到底TM700跟CX550該買哪一台,我覺得會有這樣困擾的人,還是去買CX550吧!TM700就留給我這種無聊的人就好了。

2 則留言:

  1. 呵呵,我今天也拍了一个家里的,先用的全自动,然后换手动,看到它选的是五十分之一快门,增益开到18。噪 点有些多,我改到二十五分之一快门,再手动拍了一下,明亮一些,噪点少多了。

    回覆刪除
  2. 降快門當然也是一種方式,只不過以我的拍攝主題(就是小孩子啦!)來說,快門低於1/60殘影嚴重。不過也拜TM700的豐富手動機能之賜,讓拍攝影片不僅只是皺著眉頭嫌曝光不夠,DV終究是要動點腦筋才有fu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