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三年已經渡過,就讓我用無論如何不能留級的心情繼續吧~
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Bilstein B8+H&R Sport Spring on my 05' Accord
這年頭,有閒錢改車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我,就是這樣一個幸福的人。
手上這一台'05 Accord 2.0L 4-door Sedan,從買新車到現在也從沒改過;但這不代表Acoord 7th全無缺點。相對的,反而是我越開越覺得不爽快。最主要讓我詬病的就是原廠過於舒適取向的懸吊設定,加上隨著里程數的增加而愈加衰退支撐性,讓原本有著還不錯操控的Accord 7th,變成像是開船。
換胎換避震的念頭,大概從一年多前就開始醞釀了;那時上網詢問網友意見,大抵是改避震或後防傾杆都只會讓舒適性變得更差,比較折衷的方案就是換組性能取向的街胎。不過那時候,我不知怎麼想的,竟然背道而馳跑去換了Maxxis MS300靜音舒適胎。
換了之後,其實也蠻滿意的,至少是在舒適度與靜肅性上都比之前的BS ER-33來得上一層樓;不過一年多開下來,這套胎不耐用的缺點也顯露出來。不耐用指的是靜肅性比起新胎時,實在差得有點多;磨耗來說也有點多,不過看在它抓地與舒適度還算不錯的份上,就繼續留著用。
至於為何後來又下定決心改避震,其實也算是偶然。之前因為右前輪的疑似軸承磨損的異音,透過朋友介紹到一間位於洲美街的車廠檢查,留著平頭的車廠老闆Barry,人看來有些木訥,但是眼神銳利。一問之下才知道人家可是搞賽車出身的。
檢查之後確認右前輪軸承確實需要更換,附帶重新定位需要NTD5700;後來乾脆心一橫,脫口而出就請他連帶更換避震一起報價給我。就這麼順水推舟地,讓我實現改避震的心願了。
隔天Barry報了兩組避震給我,一組是Bilstein B8配H&R短彈簧NTD36000含工資;另一組國產D2 High-Lo Kit NTD26000含工資。網路上裝前者的評價與討論多一些,又加上我對於歐系車操控的嚮往;雖然價格貴上10K,又沒有高低軟硬可調,但是我還是選擇了Bilstein+H&R的組合。
隔天(禮拜四晚上)Barry一個人就開著VW Polo來牽車,這表示什麼呢?第一,有到府牽車的服務;第二,有提供代步車。靠!這真是五星級的服務啊!於是接下來就開啟我的18小時的期待旅程了。
因為家有兩個小孩,請原諒我無法任意跑去車廠照顧愛車的維修狀況與流程,就只能完全信賴Barry了。還記得朋友跟我說過:
「還好你的車還很新,若是你的車給他照顧,你一定可以放心!」
我說:「為什麼?」。他說:
「我覺得他是那種對於車的要求,比你還要高的那種人!」
朋友那句話真的是說到我心坎裡去了。這九年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願意展現excellence的車廠,就像我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中展現excellence一樣的車廠;我沒有理由懷疑我朋友...在接到車之後,我也完全沒有理由去懷疑Barry...
禮拜六上午10點多Barry傳簡訊來跟我說,他現在去定位,預計中午前後會來還車。我一直等,等到下午2點多,Barry才call我說要來了;靠!花了三、四個鐘頭在定位?這未免也太超過了!我之前花一千塊去定位,最久也不超過30分鐘。這個Barry會不會太誇張了咧!
Anyway,木訥的Barry開了我的Accord來了,我滿心期待著在樓下等著,看著我的Accord從巷口緩緩開進來,我馬上就察覺了明顯的不同;那個下巴真的更低了...等車停妥之後,我蹲在車側,仔細看著前後輪與輪拱的距離,我的嘴馬上就笑開了。
前輪只剩兩~三指,後輪只剩一指,幾乎是要藏輪了......不過這種視覺上的改變,如果不是Accord車主,恐怕還真的分不出來。實際坐上駕駛座試駕一小段路之後,第一個感覺就是....l..好硬啊!
當然,硬是一定的;因為避震桶行程縮短,又阻泥加大,彈簧磅數增加。取得的好處是回饋時間縮短,讓避震系統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回應路面的彈跳,可以讓輪胎以更快的時間取得與地面的摩擦力,讓車身保有足夠的操控性。
不過壞處就是,行經那種絲毫不介意路面品質的道路鋪面的爛路的時候,車身震盪的幅度,實在是令人覺得不快(雖然原廠避震在同樣的情況下,就不見得有多舒服了)。
禮拜六晚上,趁女兒們都沈沈睡去的時候,我自己出去獨跑了一趟。才發現,經過Barry安裝與調教之後的避震與懸吊系統,真的與未調教之前有著截然不同的差異。調教之前,過彎拖泥帶水,需要時時修正方向盤與放油門才能讓車身保持在彎中;調教之後,方向盤指到哪裡,車頭就指向哪裡,油門只要繼續含著,原本以前要收油才過得去的彎,如今卻是轉個方向盤就可以達成;而且車身還非常穩定。
更特別的是,我還覺得車子起步的加速性變好了。我想了一下,想說應該是以前避震軟的時候,起步加速時,車子都要先抬頭一下才衝出去。現在頭也不抬了,直直接接就往前出發。這種直接的感受實在是之前的我難以想像的。
不過最終回到現實面,我還是覺得剛裝上去的Bilstein B8+H&R黑色短彈簧還是太硬了些,所以我還是把胎壓降了2psi到32psi,來保有一些舒適性。我想這樣的設定,會對於大部分的使用者才覺得可以接受吧!
Anyway,最後我要說的是,也許網路上有許多資訊可以讓你以更低的價格換取想要的硬體,但是我覺得好的硬體也要有好的安裝與設定來配合才能達到真正的完美。我不敢說Barry是真完美的人讓你的車可以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是我想,我可以說,到目前為止,他是我可以找到的最對車子的完成度要求完美的人了。
所以,我想說的是,服務是有價的;對於這種人,我真的覺得,你會感覺到的價值,絕對超乎你的期待。
2010/1/1:
一週過去了,也趁著假期載著一家人與行李跑了一趟蘇花公路之後,再來說說使用感想吧!由於顧及一家人長途跋涉的舒適性;在出發前,我還是把胎壓從32psi降低到30.5psi。當一家人含行李上車了之後,我注意到車子並沒有因為載重,而變成前高後低的情況。其實這表示H&R短彈簧的硬度比原廠高出甚多,既使載重也不至於讓車身前後高度失去平衡。我想,這是一件好事。
上路之後,我很明顯地發現車身的彈跳變得柔順多了,行經路面不平之處,車身的動態顯得穩重許多。其實,一方面是因為略微減少了胎壓換取一些吸振能力之外,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車身重量增加,抵銷掉了彈簧的作用力。
在這台北花蓮來回的旅途,這樣的設定與重量,對舒適度而言是絕對大大的加分。只有在行經沒有柏油鋪面的碎石路段,顯得有些吃力之外(明顯的彈跳感又回來了);其餘的旅程都十分舒服自在。至於操控的部分,當然會因為車重而減分;原本精準的操控感變得沈重模糊,雖然側傾還是被抑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內,但是行經蘇花公路上連續彎道時,還是必須柔順的操作方向盤,並配合適當的減速,才不置於讓劇烈的慣性轉變而讓乘客覺得不舒服。
老實說,在這趟旅程中,我真的一度有一種「這真的是融合操控與舒適的懸吊!」的感覺,覺得花這個錢來換這種行路感,真的是值回票價。不過,後來在回程的路上,因為車少,試著讓車子以較高的速度丟入彎中,那種側傾又變得明顯了一些,明顯可以感覺到慣性的影響。不過既使如此,在操控性上,我覺得還是比起原廠懸吊來得有信心多了。
總結一下這套懸吊的心得好了,我覺得改懸吊降車身,絕對不是飆仔的權利;一套好的道路版懸吊,也可以完全彰顯好男人顧家的一面。在跑山路的時候,越輕微的側傾,對於乘客而言,代表他們只需要去對抗橫向的G力,而不需要去對抗沿著車身重心而傾斜的晃動,這絕對是一件好事。
另外一件好事則是更好的操控性能,讓駕駛可以更準確的掌握車身動態,不至於因激烈的操作,或應付突發狀況而造成車身失控。
缺點就是車身的彈跳會比你原來預期的還要來得強烈,許多人口中的Q度,在我看來就是彈跳,但是這種彈跳跟原廠避震的彈跳又有很明顯的不同。原廠避震的彈跳感覺頓頓的,但是有時候超過它可以掌握的時候,反而會讓你覺得有些吃驚。改B8的彈跳是很立即很即時的,遇到坑洞的當下,就馬上把路面的狀況傳遞倒車身上,然後很明確很迅速地讓車身恢復原位,缺點就是當遇到連續的爛路時,你就會不斷的感受到來自於四個輪子的不同的彈跳幅度與動作,就是讓車子晃啊晃啊的。
有人說舒適與操控就像天平的兩端,我想說的是,就讓天平稍微朝操控那一端傾斜,讓開車變得樂趣多一些,其實也是無傷大雅的。
請問,您有加裝仰角調整器嗎?
回覆刪除沒有!我打算等換新胎的時候再換。
回覆刪除請問Barry是外面車廠的人嗎?店在哪裡?感覺服務很好,蠻想認識,以後有機會可以請他照顧我的車或者問關於車的問題,有msn等聯絡資訊嗎?
回覆刪除Barry的部落格在此 http://tw.myblog.yahoo.com/jw!4X8ABw2QHxgW70TC14xJq4bpqJ1bjDfLqY2odoZuVC63tg--/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