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三年已經渡過,就讓我用無論如何不能留級的心情繼續吧~

2009年7月30日 星期四

Sony CX520V 小寺信良評測文出現

評測文在此 http://av.watch.impress.co.jp/docs/series/zooma/20090729_305425.html

原則上由於畫質的部分與XR完全相同,小寺沒有做出更進一步的評論。不過,他倒是針對防手震的部分做了一番測試,結論是大大的好啊!

雖然少了一些比較hard core的東西,但是也許這樣的取捨可能會滿足更多使用者族群的需求。就看Sony在台灣怎麼賣了。



2009年7月16日 星期四

日本`09秋季頂級DV新機對決:規格篇

日本Sony與Canon不約而同在今天正式發表了秋季頂級DV新機種,Sony是CX520V/CX500V,Canon則是發表了HF S11,作為春季頂級HF S10的後繼機種;其實這三台機器跟六月底上市的Panasonic TM350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機身內建64GB快閃記憶體,以及都搭載了史上最強的光學防手震機構(與自社前代機種相比),以及自社內最新的、最好的、最大的感光元件與影像壓縮晶片。

三社如此不約而同地推出了定位、售價相近的機器,擺明了就是要在今年秋天大幹一場。Sony挾著XR520V/XR500V的大成功,順勢推出功能幾乎相同的快閃記憶體機型。而Panasonic與Canon則記取了TM300與HF S10在防手震與暗處噪訊敗給Sony XR系列的教訓,重整旗鼓修正缺點之後,再度出發。這不僅是爭奪銷售冠軍的戰爭,更是一場攸關誰才是家用機型第一大廠的面子之爭。



先來看Sony的CX520V/CX500V,畫質的部分就不多介紹了,就是用上了光學12倍變焦Sony G鏡、1/2.88"的Exmor-R裏面照射型CMOS以及BIONZ高速高畫質處理晶片;這些都是與XR系列完全相同的設定。

再來是防手震功能,CX系列的防手震功能,又比XR的「從來機種10倍光學防手震」還多了獨家世界初的「三方向手震補償」功能,也就是說,除了一般上下左右晃動的補償之外,還多了左右水平傾角的補正。也就是說,拍攝的時候拿歪了,水平線沒有抓好,CX一樣讓畫面四平八穩,不會東倒西歪。(個人感覺這還蠻重要的)

然後CX又新增了「優先」臉孔優化的功能,當畫面中辨識出多個臉孔時,可以手動選擇優先優化(調整光量與追焦)的臉孔;這也是XR系列沒有的新功能。

另外,在再生播放機能方面,CX則是追加了機身倍速輸出功能,也就是將60i轉為60p格式輸出到電視播放的功能。

接下來說從XR身上偷掉的東西了;第一,電子觀景窗EVF被取消了(又是市場區隔手法);第二,原本XR身上的3.2吋92萬像素解析度的LCD,被降級成3吋23萬像素。還有第三,耳機外接孔與麥克風輸入孔也慘遭取消(這應該會讓蠻多人跳起來的)。

取消了以上的配備與功能之後,CX可以得到的好處是,第一、更長的操作電力時間,從原本XR的4.7W,降低到3.6W。第二,更小的體積(71×75×134mm vs 62×65×125mm)。還有第三,更輕的操作重量(510g->360g)。

Sony利用XR系列取得了家用機高階市場的領導地位之後,感覺是好整以暇地推出輕量化的CX系列,主打以女性為主的高階用戶,我在這邊不由得再次對於Sony精準的市場區隔手法感到折服,既不會讓既有的XR用戶趕到憤怒不平,又讓XR、CX雙管齊下,準備把高階市場完全吃下來。我估計CX520V的店頭價格應該會在XR520V與XR500V之間,而CX500V的售價則會略低於或相同於XR500V。



接下來介紹Canon HF S11了,感覺HF S10的挫敗,並沒有影響Canon依照既定進度推出新機的計畫。這次Canon一併推出了HF S11與HF21兩款高低階新機一同並肩奮戰;並沒有像Panasonic氣急敗壞提前推出TM350,打算跟XR520V一決生死;對於Canon相對來說沈穩的表現,誠可謂所謂君子報仇,三年不晚啊!

Canon的HF S11完全就是一副打算來替HF S10報仇的態勢,S10有的東西,S11一樣也沒少。鏡頭、感光元件、處理晶片、EVF、精準的外置AF sensor、AVCHD high profile的規格通通保留;而且還多了以下這些東西...

第一,比HF S10的補償範圍加大14倍的新光學式防手震。S11真的是懷著破釜沈舟的心來的,好像一點都不在意地拿HF S10當作比較的對象。Canon很坦率的告訴你,S11的防手震效果,比今年二月才推出的S10還要好14倍!?我只能說Canon你真的很敢,要是我是S10的用戶,我可能會想昏倒。不過,從Canon的產品描述看來,S11極有可能拿下防手震之王的頭銜(雖然是犧牲了S10)。

除此之外,衝著XR520V來的S11毫無意外地追加了「夜景」模式,特別強調保有夜間暗處攝影時,降低感光增益,減少噪訊,讓黑暗的部分盡量可能的黑,不讓過度的感光增益的噪訊來影響畫質。

最後,S11還強化了本機的剪接功能,不過細節我還不是看得很懂,就給我多一些時間來消化吧!

雖然S11的介紹比較短,但是那是因為S11完整繼承了S10原本就極為優良的功能,並且在防手震與暗處噪訊的處理更發揚光大。我個人覺得HF S11非常非常有可能成為XR殺手,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緊急追加!!!Panasonic暨TM350之後,又緊接著推出240GB硬碟機型的HS350,打算直接硬上Sony XR520V,今年夏天的日本DV市場還真是熱鬧滾滾,一點都不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

相關文章:

高階內建記憶體DV競爭激化:Canon, Sony 今日分別發佈新機叫戰

今天7/16來自日本的最新消息,Canon與Sony不約而同在今天發表了秋季新機,而且都是內建64GB記憶體的高階高畫質DV。

Canon方面推出HF S11,除了保留前代機種HF S10所有的功能之外,還搭載了與HF S10相比補正範圍大14倍的New光學防手震,內建的記憶體也加大了一倍。

Sony方面推出了HDR-CX520V/500V,也就是之前XR系列的快閃記憶體版本,保留了所有XR系列的硬體規格與功能,但是體積與重量皆大幅縮小,更為平易近人。

詳細內容請等晚上我再跟各位報告。

相關文章:

2009年7月14日 星期二

Panasonic TM350 vs. Sony XR520V/XR520 小寺信良評測夜間影片PK

上週我在醫院陪產好幾天不在家,就算在家也不知道在忙什麼,所以就連AV Watch早在上週三,就已經刊出小寺信良的TM350評測文,我也竟然忘了回頭去看,一直到今天快下班我才發現;所以事不宜遲,現在就馬上來看看到底是TM350在暗處噪訊有沒有把XR500/XR520幹掉的本事。


小寺一開始就提到,將內建的快閃記憶體增加到64GB是有典故的,他說經過調查日本人單次出國旅遊的平均天數為7.9日(咳咳,我去年一整年沒出國)。而有95%有攜帶DV出國的人,每天錄影記錄的時間少於90分鐘,OK!也就是說提供最大12小時記錄能力的DV,就已經可以滿足多日出國旅遊的需求了。

很厲害的調查吧!大家掌聲鼓勵一下。

這個典故告訴我們,買DV的時候還是要看實際的需求,不要跟買iPod一樣陷入數大就是好的迷思裡面去。所以花大錢買240GB硬碟記錄型DV的使用者們,你們是打算去南極?還是去環遊世界?

當然,這個調查套用在TM350身上也有一點小尷尬,那就是64GB也不過僅供錄製最大8小時40分的最高畫質影片,那不足12小時耶!沒關係,相信戴著眼鏡的BIC CAMERA的店員會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小小的32GB的SDHC,邊說邊把SDHC塞入TM350中:你看,加入這一片可以再多錄4小時喔~

好了!耍白癡時間結束,進入正題吧!要來PK了。

可是小寺又說什麼因為測試拍攝的道具不在身邊之類的,所以TM350沒有拍攝一般會進行的室內低光源測試(驚!),僅有室外夜間拍攝的測試。還好!小寺也曾為XR520V拍攝相同場景的戶外夜間影片,所以這次的PK還是得以順利進行。

所以,緊張緊張緊張,刺激刺激刺激,到底誰會拿走夜間暗處畫質的寶座呢?請睜大眼睛看!

TM350 iA on

TM350 iA off(噪訊抑制優先)

XR520V/XR500


TM350 iA on

TM350 iA off(噪訊抑制優先)

XR520V/XR520


老實說,我覺得這一次真的是非常接近,不過也很明顯可以看得出來TM350的噪訊抑制優先的控制其實就是降低感光增益,來取得暗處的噪訊表現(這跟我之前的猜測是一樣的!)。所以,降低感光增益之後的TM350其實有著與XR520V/XR520相同(也許是更好?!)的表現了。

別擔心,我還有第二回合:100%截圖大PK,今天本大爺絕對要讓你們戰到有一個人倒下為止,哈哈哈哈哈哈~~

以下是TM350的iA off vs. XR520V





這樣看好像就清楚多了,不過由於這兩支影片的拍攝日期不同,取景的角度、廣度也略有不同,所以沒辦法像上次小寺PK XR520V與HF S10那樣可以用幾乎一模一樣的視角與大小的截圖來比較。但是......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冰人我(誰要變成你啊!?);只要睜大你的眼睛,用力的看吧!

唉~~本來打算寫到這邊就做個結論,要大家自由心證去。不過我後來想了想,還是繼續寫下去好了;不過,暗處噪訊表現誰好誰壞,還是留給各位自己去評斷,我只能說兩者非常接近,但是也各有擅場(打馬虎眼中~~)

其實小寺當然不只測了夜間畫質表現,還測了TM350這次大幅進化的防手震功能;不過這次小寺也說得不算保守,他說到TM350的新防手震會有一種當補正到極限時,而與接下來又急速往反方向晃動時,會發生一種不自然的晃動感,造成反效果。不過他也說因為手動補正的效果難以嚴格的驗證,會因人而異,說這功能還是要各位親自到店頭試用之後再做評斷。

老實說,小寺這一刀砍得還真狠,直直往P社研發主管的頭上砍去。小寺啊!你不知道新防手震是這次TM350所主打的功能之一嗎?不過說實話,小寺說的那種情形,確實可以在防手震測試的片段中看得出來。不過,我也要說XR520V/XR520也是有類似的現象,只不過情況似乎沒那段TM350的測試影片那麼嚴重。

其實小似也不是只光說壞的,也有說好的。小寺說到TM350也透過壓縮時修正四片式菱形光圈所造成的不自然散景的成像問題,大幅縮小了與使用六片光圈的XR系列的散景差距。另外,在日間戶外實拍影片的部分,小寺也稱讚TM350在細節的呈現上有令人覺得可怕的表現。

最後,小寺在結論中說,TM350似乎就是為了追擊XR520/XR500在畫質上帶給各社的衝擊,並且想要與之競爭而提前推出的產品(正常DV秋季新機上市的時間約為七月底到八月初之間)。不過他並做出到底TM350有沒有比XR系列更好的結論,他只是淡淡的說,各社集中火力在爭奪誰才是家用機畫質之王的戰爭,是比爭奪世界最輕最小的頭銜,還來得好啊!(ㄟ?這是在說E-P1嗎?)

系列文章:
相關文章:

2009年7月12日 星期日

大金、三菱空氣清淨機評比(MA-806 vs. MC-808)

話說昨天購入了科學儀器兼家電性能裁判員「變電家」、「噪音計」與「風速計」,並且完成了電扇評測之後,他們的任務當然不能就這樣算了,總是要物盡其用才行。所以,今天我繼續不辭辛勞地,請這些裁判員們擔任起我現有三台中的兩台空氣清淨機的評比任務。

今天要為各位演出評比秀的機器分別是日本三菱電機的MA-806與日本大金的MC-808,這兩台都是我於96年8月購入的,已經在我家沒日沒夜地運轉一年又十一個月了,在我粗枝大葉漫不經心的照料下,這兩台機器倒也還如新機般運轉如昔,外觀也無任何陳舊感;看樣子應該可以繼續使用個三五年吧!



接下來介紹一下測試的項目:

  • 噪音:將TES 1350A放置於空氣清淨機前1公尺處的小板凳上,捨棄小數點以下之讀值。

  • 耗電量:使用變電家偵測空氣清淨機在不同風量設定時的耗電量,單位為watt。

  • 平均風速:使用風速計測量出風口,左、中、右側,距離0公尺的風速讀值(單位為公尺/秒 m/sec),取三讀數之平均值為出風口平均風速。儀器在風速小於20m/s時的誤差值為正負3%,最小可測量風速為0.4m/s。

  • 平均風量:有了出風口之截面積與平均風速之後,便可以得出風量,而風量也是作為衡量空氣清淨機性能的一個主要標準,關於風量與風速的關係,可以搜尋網路上的相關資源。經過我的測量,三菱電機MA-806的出風口截面積約為0.019平方公尺,大金MC-808約為0.031平方公尺。


測量結果:


MA-806與MC-808都是同樣五段風量選擇,在噪音方面,兩者幾乎無分軒輊;安靜時都非常安靜,不過吵的時候也是非常吵,不過嚴格來說三菱電機的MA-806可能還是比較適合臥房使用,當然差距只有一點點的區別。

而在耗電量方面,MA-806在風量設定上呈現比較極端的分佈,在「靜音」、「中」、「強」運轉模式的耗電量都低於10W,就算進入「急速」運轉,耗電量也不過15W;不過一旦進入TURBO運轉,耗電量也直竄54W。不過既使如此,與使用手冊上所標註的74W也有20W的落差。MC-808則是呈現比較平均的分佈,而且在TURBO時的耗電量,比對手少了9W。

平均風速的部分,由於MA-806的出風口截面積小於MC-808,所以測出來的平均風速MA-806是高於MC-808的,這牽涉到流體的流速與管線截面積的關係。

最後就是關鍵的風量比較的部分,風量直接影響到的是空氣清淨機的效率問題,單位時間內風量越高,表示在固定空間中換氣的效率(理論上)也會比較高。但是單純比較最大風量,其實意義並不如分別比較不同風量運轉模式時的風量來得有意義,因為一般人恐怕並無法忍受長時間以TURBO模式運轉的噪音;而且空氣清淨機自有一套即時的偵測空氣品質的機制來自動決定該運轉的風量,所以各位可以仔細比較一下上面表格內,各風量模式的風量換算值。

MA-806很明顯在靜音運轉模式的風量取得明顯的領先,表示在最常被運行的靜音模式中,MA-806的換氣效率高於MC-808。但是在其他模式中,MA-806的風量就被MC-808比過去了;我個人覺得在這邊可以看到MA-806配置的HEPA濾網所造成的影響。

MA-806所配置的大面積HEPA濾網,正好是MC-808所欠缺的。HEPA濾網擁有極佳的微塵過濾效果,但是相對而言,就會增加MA-806風扇的進氣阻力;所以,有一好,沒兩好。但是,說也奇怪,MA-806所計算出來的風量,跟說明書所註明的風量差距不大。所以雖然風量比MC-808小,但是應該也不會不夠用。

比較誇張的反而是MC-808,所計算出來的風量遠大於說明書所標註的風量(除了靜音模式),這雖然可以用MC-808缺少HEPA濾網來作為解釋,但是差距如此之大(例如:說明書登載TURBO時的風量應為每分鐘8立方公尺,但是實測值卻達到11.6立方公尺。我想也許就是測量平均風速時所造成的誤差了,因為MC-808的出風口面積也比較大,也許我應該多取一些測量點來算平均值才是(下次改進)。

總結就是,三菱電機的MA-806在集塵效能上,應該是高於沒有HEPA濾網的MC-808,但是也付出了風量較低的代價。不過嚴格來說,這樣的差距其實在實際使用上不會造成任何影響,畢竟我們空氣清淨機幾乎都是24小時開機的,效率差那就多花點時間吧!當然大金的MC-808也不是省油的燈,仗著風量大的優勢,也許可以以更高的效率進行閃流除菌的工程吧!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使用者注意

最近有人跟我反應使用微軟的Internet Explorer (IE)瀏覽器,瀏覽本站部分內容時會發生「Internet Explorer無法開啟網際網路網站http://...網頁的操作已終止」的錯誤。


會造成無法瀏覽部分網頁內容的情況,在此先跟各位IE使用者抱歉,由於本人並沒有js debug的能力,所以唯一能想的辦法是:

  • 方法一:請各位在上面那個警告畫面中,按下「確定」,然後再按下瀏覽器上的「上一頁」按鈕,這樣應該就可以看到原本無法顯示的網頁內容了。


  • 方法二:請愛用Mozilla Firefox瀏覽器(Google瀏覽器也可),這樣就不會發生任何瀏覽上的問題了






吹到快感冒之不嚴謹電扇(循環扇)性能評比

最近這一年來花費在買電風扇(含循環扇)的錢也算不少了,去年買了嘉儀KE250RS,今年又購入Vornado 630B與兩台日本三洋電機的貼牌風扇(還不算之前買的兩台立扇);雖說這之中有些許花錢買經驗的意味,而目前也相當滿意現下家中的配置。但是如果上述的購買經歷,總是只能以一種深度的個人體驗來作為分享的出發點,以我這種具有「實事求是」精神的消費者而言,似乎總有些遺憾。

因此就不得不讓皮夾裡的小朋友再度出外流浪,換取一些比個人使用經驗還來得更有說服力的科學儀器,來消除我心中的遺憾。所以,先介紹一下這次將要出場擔任「不嚴謹電扇性能評比」裁判工作的科學儀器們吧!


  • 首先是「SPG-26MS 精密電源監測器」,別名「變電家」,這東西是用來測量電扇運轉時所需消耗的電量。
  • 然後是「TES 1350A 噪音計」,沒有別名;這東西是用來測量距離電扇一公尺的環境噪音值。
  • 最後是「LM-8000 四合一迷你型風速、照度、溫濕度計」,也沒有別名;這東西是被我用來測量距離電扇0、1、2、3、4公尺時的風速(單位公尺/秒)。
有了以上三項科學儀器的讀值做為參考,相信這樣的電扇評比一定可以非常的有說服力,雖然還是非常的不嚴謹(不過作為一個業餘的電扇消費者,能做到這樣已經是極限了。) 接下來就介紹參加評比的產品吧!
  • Vornado 630B:Vornado...電風扇界的帝王,有著無與倫比的售價與極簡的外觀設計,擺頭、遙控、定時不是它所訴求的功能,小朋友不夠多的人也不要接近,它可以輕易地奪走你好不容易賺來的小朋友們,只要你是極度重視看不見的空氣對流與很可能用不到的公司貨六年保固的人。
  • 日本三洋電機EF-30THF5傳統立扇:讓傳統立扇不再傳統的...立扇,雖風扇僅有12吋,但身高卻可超過1M,可依照環境溫度控制風扇開啟的時機與風量與詭異的導風/阻風片設計是這台機器最大的賣點,但是...但是...我買得到不見得表示你也買得到(科科...)。
  • 嘉儀KE250RS:台灣製造的非仿製Vornado的循環扇,擁有Vornado不屑一故但所有台灣人都很愛的:觸控擺頭、定時、遙控,還有自然風/睡眠風功能;怪異的導風/護網罩外型讓人一看就覺得映象深刻。也許你沒聽過嘉儀,但就像我不知道人家是Ariston的總代理一樣,不怪你。
我的測試方式已經在上面介紹科學儀器那邊簡略提到過了,因為這是個「不嚴謹性能評比」,所以我也懶得多說;該盡到的公平測試義務,我已經盡我所能的去做了。我在這邊只補充一下,噪音測試方面,環境噪音約37dB;測試場地是家裡一塊狹長類似走道的區域,好了!補充說明完畢,接下來就看測試數據吧! 噪音方面:沒有意外,EF-30THF5拿下了最靜肅獎,實至名歸。 耗電量方面:雖然Vornado 630B在最低風速時,取得最佳成績(29瓦特);但我覺得很意外,嘉儀KE250RS竟然以平均34瓦特的表現,勝過了另外兩款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產品。EF-30THF5則沒有討到任何的便宜。 風速方面:售價最貴的Vornado結果是敬陪末座,不論在0M時的風速或其他距離的風速。EF-30THF5則比空氣循環專門的630B,還要好上一點點。嘉儀KE250RS則是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實在非常驚人。 售價方面:最貴的是630B(超貴!),其次是KE250RS(很貴),最便宜的是EF-30THF5(貴,但是你可能買不到)。 總結: 630B可以直接拿去填海,除非你在意它那可以直吹天花板的仰角設計與公司貨六年的保固;雖說它在最弱風時,僅有29瓦特的耗電量,但是相對風量與風距都很有限,不如去買千元不到的箱扇。 EF-30THF5最終是以低噪音與售價,還有我個人偏愛的質感與溫控功能取勝於630B與KE250RS,這也說明了循環扇標榜可以做到的事情,傳統立扇不見得做不到,只要你家不是大到可以停拖拉庫的程度。 KE250RS是以效能取勝,您若是非常在意您所花的每一分電費所換取到的風速/量,那您非選擇這台不可,也很適合作為可以停拖拉庫的房子空氣循環的功能。 測試作完了,報告也寫完了,我也大概快感冒了,對著電風扇測風速還真的不是件輕鬆的事。最後來兩張測試照片,來取信於讀者我真的有這些機器。 EF-30THF5就不貼了! 相關文章: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三洋電機高質感立體擺頭立扇 EF-30THX5 開箱

疑?今天又收到一個包裹,外觀沒有任何標誌,看起來十分可疑,該不會又是一台「電風扇」吧!


打開之後也看不出什麼端倪,包裝得頗為嚴密,肯定是台高級品。


先把箱子橫倒,然後用拉抽屜的方式,把內容物拉出。哈!果然又是一台電扇(你最近是瘋了嗎)


包裝的方式與EF-30THF5差異很大,但是這台機器的外箱,甚至比THF5還要小了20%。從縮減體積的角度來看,這台機器包裝設計得相對比較用心。

來驗明正身吧!又是Sanyo,可是型號似乎有些不同,EF-30THX5,恩~~中國製!應該也是貼牌的嘍!


馬達特寫,可以注意一下,後護網對位柱的設計方式是沒看過的,也與THF5不同。使用非密閉式馬達,殘念!


底板一定要來一張的啦~~全金屬底板!將將!


THX5的質感高在哪裡?仔細看喔~有烤漆的勒~~圖中的小凸起是溫度感應器。


雖然不是變態的不銹鋼外殼,不過遠遠看還挺像回事兒的,就算近看也沒什麼太大的破綻。按鈕壓下去還隱隱約約有股不算很細緻的阻尼感(THF5也有啦!)


護網扇頁組立完成,前護蓋上還用了壓了花的壓克力,印上銀色8字形標誌與Thermo Control(溫度控制),真是質感的大敗筆。


遙控器跟THF5一樣有型,還多了「首振」(擺頭)與「首振止」的按鈕。意思就是說不論是要上下擺,還是左右擺,還是上下左右一起擺,都可以遙控啦!


這台EF-30THX5也是日本三洋今年最新的型號,擁有的特異功能就是立體擺頭,這功能說實話已經吸引不了人了啦!(台灣也有出立體擺頭的電扇,大同就有一款,跟THX5相比只少了溫控功能,售價2000元有找。)

我這台THX5的入手價,也只比大同那一台多了一百塊錢吧!看看THX5的質感與溫控裝置,還是繼續鬼迷心竅地敗了中國貨。

[2009-8-25更新]
想買有溫度控制功能的立扇的朋友們請照過來,我發現疑似有一款台灣製造、台灣販售的立扇有此功能喔!捷寶14吋負離子遙控桌立扇(JFS1485) 。依據商品頁的說明,該產品有「可偵測環境溫度自動調節風速」的功能,有沒有給他眼睛一亮說。

雖然產品圖看起來似乎有點醜,不過有液晶溫度顯示,還有台灣廠商最愛的負離子功能,更重要的是還有遙控擺頭功能,看來真的很不錯喔!ㄎㄎㄎ



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三洋電機溫控立扇 EF-30THF5 開箱

電風扇這種低關心度商品有什麼好開箱的?又不是貴森森的循環扇(也已經被開到爛了吧!),一支傳統立扇還想要開箱,這還真有點過份「自我感覺良好」了~~

目前市面上一支千元有找的立扇,你能期待的功能大概就只是三段風速機械式開關的很一般風扇;多加一點錢,一千多塊,你可以買到遙控與定時功能,以及有自然風的立扇了。那再加一點點錢,兩千多塊,可以買到薄型扇頭與觸控擺頭的立扇,不過這大概就是極限了;再貴的立扇,沒有人出,也沒有人會買...

說真的,傳統立扇這東西不管怎麼看都比目前夯不啷當,但是貴森森的循環扇C/P值高出許多。雖說循環扇標榜的功能,與使用時機與傳統立扇不同;但是高人一等的售價實在讓一般用戶很難花得下去。

不過,前一陣子因為實在受不了主臥的冷氣,該冷不冷,該熱不熱的表現後(我家西曬啦!);我也一時鬼迷心竅,請了好多小朋友去搬了台Vornado 630B回來試用。

Vornado循環扇的集中風柱用在客廳這種大空間場所,確實可以將冷空氣吹到出風口照顧不到的死角去;但是巨大的風切噪音與過強的風量,顯然非常不適合臥房使用。在臥房內,我曾試著將630B對著冷氣出風口吹,但是冷氣卻七早八早給我停機昇溫,顯然因為室內機的溫控裝置以為室內溫度已經達到預設溫度,但是實際上臥房內卻熱得要命。我也試著將630B對著天花板吹,或沿著房間的斜對角吹送,但是怎麼調都是感覺得到風,會冷;感覺不到風,會熱的悲慘狀況(這跟我之前用的千元有找的立扇效果一樣,甚至更吵)。

搞了三天,我放棄630B了,還是把它請出臥房;我在思考,有沒有一種電扇可以讓我覺得熱的時候開,覺得冷的時候關呢?我認真的想過24小時多段定時器,配合那支機械開關的立扇,應該可以天下無敵。不過只可惜,我那支買電視送的立扇,承軸已經磨損了年限已至,本就該汰換掉了。

最後只好啟動kakaku.com搜尋大法,看看日本人買的是什麼樣的電風扇,結果竟然給我找到這樣的產品:溫度控制開關電風扇 Sanyo EF-30THF5

鎖定目標之後,就轉往號稱「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的Yahoo!奇摩拍賣尋寶了,本以為這種低關心度、低售價商品台灣應該沒有人會進吧!結果還真的有人賣,而且價格還算合宜,含運費2099。當然二話不說,先搶再說!!過了兩天,東西就寄到啦!

箱子打開,就是下面這幅光景,左方保利龍上面放的是小配件與說明書。


拿起兩塊保利龍,就是三大附件:底座、本體、護網組與風扇葉片。


把三大附件拿出來排排坐嘍!相信到這邊,這台電扇跟一般的立扇沒有任何的差別。


玄機一:底座上的怪異突起~~溫度sensor


玄機二:金屬底板!你可以把你家裡的立扇拿起來看一下,有哪些廠牌是有金屬底板的,各位可以留言回報一下!


薄型遙控器,挺美的!


接下來就是把它組立起來嘍!組立好之後,來跟它的台灣製表親合照一張。這邊說明一下,日本的立扇尺寸都用公分來當作單位,以這台來說就是30公分,等同於12吋。跟它的16吋(40公分)表親比起來,整整小了兩號(可能國情不同,日本的立扇之風扇尺寸少有大於30公分的)。


玄機三:擺頭角度三段設定,廣:約80度;中:約60度;狹:約40度(在日本,這算是很常見的功能。在台灣,這功能還不算常見,但是仔細找找還是有!)


玄機四:阻風片!這東西有些詭異,當阻風片與扇頁平行的時候,可以再減少26%的風量,這功能是設計用來讓家裡的小孩或長者,可以享受到更為溫和的風量,免得感冒生病了。


當阻風片與扇頁垂直的時候,則變成類似循環扇的導風片,可以讓風柱傳遞得更遠。


最後來一張底座面版照。


實際使用上,溫控功能對我而言相當受用,THF5的溫控可以設定為低中高三段。也就是說,當設定為「低」的時候,微風運轉啟動溫度為25度,弱風運轉啟動溫度為28度;設定為「中」時,微風運轉啟動溫度為27度,弱風運轉啟動溫度為30度;當設定為「高」時,微風運轉啟動溫度為29度,弱風運轉啟動溫度為32度。在冷氣房內使用,我都設定為「中」,阻風模式,擺頭角度為「狹」,對著床吹;剛睡覺時為弱運轉,房內雖然還挺熱的,但是涼風徐來,到也挺舒服的。接著隨著冷房效果,THF5便會轉為微風運轉,接下來就進入不省人事的睡眠階段了;最後等一覺醒來,發現風扇已經停了。過程中不會覺得太熱,也不會覺得太冷(我睡覺時一向把冷氣出風口轉向吹不到床的那一邊去,不然真的會太冷。)

雖然這台電扇掛的是Sanyo的牌子,在日本似乎也賣得不錯,但是這台電扇卻是道道地地的貼牌貨。日本三洋電機早在2000年就收掉海外的電扇工廠了,改向中國某全世界最大的電扇設計代工廠(台資企業)採購電扇(日本Toshiba也是如此,該廠設計代工的電扇在日本已經有超過20%的市佔率了)。所以,這台THF5當然也不例外,雖然我知道這樣的事實,但是並沒有影響我入手這隻電扇的決心與後來使用的滿意度。畢竟,目前同樣功能的商品在台灣實在找不到(也許有!畢竟是貼牌貨,只要有心換個牌子照樣可以拿來台灣賣。我在Yahoo!奇摩購物中心有發現一台疑似Toshiba電扇貼牌產品,兩者相似度100%,但是拿掉了開/關機雙定時裝置)。

我想要說的是,不論是否是中國製的貼牌品,同樣傳統到不行的立扇,在日本就可以發展出許多細緻貼心的功能。而這些功能都是特別針對小空間冷氣房的環境所設計的,可是在台灣,傳統立扇的發展似乎已經完全停滯了,各家廠商一窩風的推出各種號稱有空氣循環效果的循環扇,風量加大、噪音變大,也拉高單價,卻不見得真的適合小空間臥房使用。

那些還在台灣認真販售的過時立扇與時髦的循環扇,就算掛上台灣設計製造的牌子,我想對於任何一個消費者而言,那能感受到的價值恐怕也實在非常有限吧!

[2009-8-22更新]
最近這一篇曝光的機會多了起來,那就請讓我再多補充一些吧!購買的部分,這個我實在愛莫能助,這種低售價高重量日本販售家電,在台灣買不到是正常的。另外,一台電扇最重要的部件就是馬達,馬達裡面最容易壞的就是軸承,但是卻沒有太多資訊告訴我們哪台電扇用的馬達好或不好;所以,我還是建議選擇大品牌為主。

不過這種東西就是這樣,花個五六百塊,吹個三四年,似乎也可以滿足需求了,投資報酬率也不差,一切都是以最低的需求為標準;但是這樣的市場,自然很難激盪出什麼精彩的產品來;大廈扇、循環扇我個人覺得都是一些以行銷為出發點的過渡性產品了。

[2009-8-25更新]
想買有溫度控制功能的立扇的朋友們請照過來,我發現疑似有一款台灣製造、台灣販售的立扇有此功能喔!捷寶14吋負離子遙控桌立扇(JFS1485) 。依據商品頁的說明,該產品有「可偵測環境溫度自動調節風速」的功能,有沒有給他眼睛一亮說。

雖然產品圖看起來似乎有點醜,不過有液晶溫度顯示,還有台灣廠商最愛的負離子功能,更重要的是還有遙控擺頭功能,看來真的很不錯喔!ㄎㄎㄎ

[2009-8-29更新]
說也奇怪,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寫了這篇電風扇的開箱之後,讓我跟電風扇似乎有了某種神秘的連結。今天在公司樓下吸煙區抽煙的時候,碰巧看到有一個人提了一箱物品從我面前走過,外箱封面就印了一個電風扇在上面,品牌是燦坤的Fujimaru富士丸。這樣其實還不足以讓我的視線停留在上面。

重點是,外箱上還印了幾個字「溫度 Sensor」!這就讓我眼睛一亮了,於是趕快熄掉煙跟上去,依稀記得型號好像是FT-1226XXXX的。這邊是燦坤也進了有溫控的電風扇了。有興趣的朋友們,也可以去燦坤逛逛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