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三年已經渡過,就讓我用無論如何不能留級的心情繼續吧~

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Panasonic 空氣清淨技術 nanoe 之探討

在台灣被原廠翻譯為「奈米水離子」的nanoe(這是Panasonic的註冊商標)是目前Panasonic廣泛應用在空氣清靜機、空氣加濕機、冷暖空調機、吹風機、美顏保濕機,甚至電冰箱上,標榜具有保濕、抑菌、除臭效果的一種技術。

根據官方網頁的說法,所謂的nanoe乃是結合了nano-technology(奈米細微化技術)與electronic(電子化)的結晶;他首先運用了細微化技術,將空氣中的水蒸氣分子予以細微化為直徑僅有5-20奈米的水離子,將之外放到空氣中,這些微粒子具有抑菌、除臭與加濕的功效。

為什麼?為什麼這些離子具有上述的功效呢?官方網頁當然不會說得很詳細,剩下的就交給我來為大家剖析吧!

嗯.....要從哪裡開始說起呢?就先從所謂的「細微化技術」吧!其實Panasonic的nanoe基本上是運用了所謂「靜電霧化」技術,藉由在液體噴嘴與其相對應的接地電極之間,施以高達6KV的高電壓,使得從噴嘴流出的液體,脫離表面張力的限制,進而分裂為水離子或離子團的現象。

這個靜電霧化技術目前廣泛的使用在許多需要需要高精密度的工業用途上;那這些被奈米化的水離子又是怎麼跟抑菌與除臭扯上關係的呢?水分子H2O被分解之後,就會使它變成一個帶正電的氫離子(H+),及一個帶負電的氫氧離子(OH-),也就是所謂的負離子。

而負離子的清淨與抑菌功效,我看了許多研究,確實發現空氣中的負離子對於中和空氣中的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懸浮微粒與殺菌抑菌功能確實有緩慢漸進的效果。但是同樣負離子也會隨著距離與相對濕度的增加而呈現線性遞減的趨勢。

這看起來似乎還算不錯,但是以負極放電的方式所產生的負離子產生裝置(一如nanoe),可能伴隨臭氧與氮氧化物的產生(出處)。根據上述的研究,只要空氣中的負離子濃度高於一定程度就一定會有臭氧發生,至於是什麼程度,還請各位直接連往上述網頁一探究竟了。

所以這樣看來,所謂的nanoe不過也相當於以負極放電方式的負離子產生器,這功效到底有沒有抑菌除臭的效果?我覺得有一定有相當的程度,只是效力上只是漸進的,至於過程中是否會產生足夠大量對人體有害的臭氧或氮氧化物?我覺得情況應該是還好,日本賣這麼久了也沒聽說什麼問題。不過在這邊還是要抱怨一下Panasonic,你們有的nanoe說要裝置水箱,要補充水分(例如吹風機),有的又說不用補充水分(如空氣清淨機),那到底這兩種nanoe的差別在哪裡?我覺得這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差別,但是官方就是避重就輕的帶過了;我覺得還蠻遺憾的。

最後,因為我實在不想被大公司告,所以我會說得保守一些。其實不止Panasonic,還有很多大廠同樣使用負極放電的方式來作為主要的清淨方式,但是各家廠商有不同的說法。所以接下來我會介紹其他大廠的清淨方式來給各位一個交代,也算幫自己找個下台階。


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小寺信良Sample影片不負責任評析:室外篇

呼~~終於定下心來寫小寺測試影片的下篇了,如果寫得不好,還請各位多多包涵指正,也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小寺的戶外拍攝影片都是固定在某個公園裡拍攝的,每支影片大約會有十二到十五個包含特寫、全景、動物或人像的定腳拍攝場景;但是基本上每次拍攝的主體與背景,都會有所不同。當然天候光線條件也都不相同,因此要找到如室內影片般,高度控制的畫面是有困難的。

所以,我在這一篇就不打算像室內篇般,讓截圖排排站;我基本上會歸納一些場景,來讓讀者做一個比較全面性的比較。不過,先跟各位說在前面,既使我如此安排,老實說要分辨出各機種畫質的差異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另外,影片的截圖能夠傳達出來的訊息其實非常有限,畫面的細節、動態的流暢度都無法從截圖中看出。唯一能夠判斷的就是顏色了。所以,我戶外篇所貼出的截圖都是花卉,就單從顏色的表現度來看看各家機子的差異嘍!

XR520V
色彩的飽和度算是中規中矩,對比度也很高,色偏相對是相當輕微的,如果不是GH1從中作梗,XR520V可以拿下最佳表現了。
xr520v-sample-06
xr520v-sample-07
xr520v-sample-08
xr520v-sample-09
xr520v-sample-10
HS300
畫面的對比度、顏色的飽和度都不夠,也許是在陰天的狀況下拍攝的吧!
hs300-sample-01
hs300-sample-07
hs300-sample-08
hs300-sample-09
HF S10
跟XR520V在伯仲之間,Canon加油!
S10-sample-05
S10-sample-06
S10-sample-07
S10-sample-08
S10-sample-09
Panasonic GH1
不知道該怎麼說了,很棒的色彩,既鮮豔、又自然,我覺得鏡頭對於發色的影響非常大。果然一顆好鏡頭,不是那種DV上的小鏡頭可以比擬的。
gh1-sample-03
gh1-sample-04
gh1-sample-08
gh1-sample-11
JVC HD40
跟HS300的問題類似,但是我覺得HD40的顏色還在正常理解的範圍內,說好聽些就是還原度良好,沒有過渡渲染的問題。但至於喜不喜歡,就看個人嘍!
hd40-sample-07
hd40-sample-06
hd40-sample-02
hd40-sample-01

系列文章:

相關文章:

豔陽天,賞車天

延續了好幾個週末的好天氣,就在今天結束了;這個週末的高溫高濕,讓原本就很宅的我,根本不想出門。所以,本週就安排了幾場賞車試駕的行程,開開平常開不到的車過過乾癮。

這次我想看的車款為正七座或5+2人座的車型,既然要開跟平常不一樣的,那就鎖定進口車嘍!

週六下午跑到Toyota試乘09年式 Previa 2.4,根據業代說國都全台北市14個營業所,只有一台Previa試乘車,所以我上週就約好時間了。而禮拜六下午,也確實非常準時的把試乘車開到營業所來,這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映象。

車子本身的主要賣點在於正七人座的大空間與優渥舒適的第二排Ottoman座椅與豐富的舒適性電動配備(電動椅、側滑門、上掀尾門甚至第三排座椅),而且把第三排座椅收折後也有驚人的載物空間。實際駕馭的感受,其實也跟預期差不多,方向盤很輕,輕到讓我覺得有點吃驚;當然也不用太在意什麼路感啊什麼的,會有一種在開遊戲機的感覺(沒有力回饋的那一種)。不過,車身的動態還算容易掌握,在山路上在一般的速度下,倒也不會有開船的感覺。

動力方面,2.4L的引擎配上有些退流行的四速自排,可以用二檔順利不勉強的推動,載了三個大人一個小孩的Previa爬還算陡的坡(竹圍基督書院大門前面那個坡);不過在快速道路上面重踩油門,卻也感覺不到什麼很明顯的連退兩檔的加速感。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坐著點高,還是因為灌很大的快樂表的關係,對於平常開房車習慣的速度感有些陌生;就是明明時速表已經100KM/H,感覺卻像70KM/H。

到目前為止的感覺,我都還覺得Previa平均表現優於我的預期。但是,真正讓我倒胃口的部分,就是駕駛座上觸眼所及,都‧是‧硬‧塑‧膠。配上很普通的四速自排、2.4L引擎與很雞肋的小面積雙天窗,再再實在很難說服我,這是一台要價一百五十萬的進口車。

週日的時候,首先去了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的Renault營業所去看Grand Scenic。對於這種小眾商品,不預約想要現場試車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Renault的業代卻也很大方的邀請我試駕採用相同1.9dCi引擎的Megane Sedan。反正開免錢何樂而不為,更何況我還沒開過新世代的柴油自排車,當然就一口答應了。

雖然跟Previa 2.4一樣都是採用四速自排,不過柴油引擎的動態完全不同於汽油引擎,只能用動‧如‧脫‧兔來形容,不用kick-down,只要輕踩油門,車就衝出去了。雖然四速的齒比很疏,不過用在1.9dCi柴油引擎上一點都不覺得不足,會讓人踩油門會踩上癮;就連平常對速度感很遲鈍的老婆,都覺得「這台車很會跑」。

新世代的共軌柴油渦輪引擎,不但低轉扭力大,又省油,確實非常適合都會使用,甚至會讓你覺得還有些許「跑味」或「貼背感」這種與傳統映象相違背的感覺跑出來。我覺得這種扭力的引擎用在sedan上,實在是太超過了。在歐洲因為許多人會掛著露營拖車上山下海到處跑,我覺得用上柴油引擎很合理,不過在台灣,就算滿載五人也不需要這麼飽滿的扭力。也難怪在台灣車商會把柴油引擎跟性能劃上等號來賣車。

當然這顆柴油引擎的缺點就是,在待速或低速時有點吵,開慣汽油車的人很難不去注意那個哩拉哩拉哩拉的引擎聲。不過據說,在高檔一些的柴油車上,如雙B、Peugeot的Hdi,柴油引擎的聲響就被抑制得非常成功。

回過頭來說Grand Scenic吧!OK!就是一台小Previa很多的5+2人座轎車,有著豐富的座椅變化調整機能(純手動),不過第三排座椅顯然還是應急用,長途乘坐不可;不用的時候可以很漂亮的收納在地板下。車頭看起來有點像蠢蠢的毛毛蟲,不過車尾看起來就很吸引人。加上目前相當合理的售價106.9萬(這是牌價,現金還可以談),不過也是因為目前販售的車款是08年出廠的庫存車,數量不多,想撿便宜的朋友可以趕快拿著大刀去砍。我個人覺得相當不錯,內裝質感也有反應到車價上,算名符其實的進口車了。

其實我後來,還有跑去Opel看Zafira與Peugeot看308 SW,不過都僅有靜態賞車,沒有試乘到,我就(不想)不多說了。就等什麼時候這兩家的業務良心發現,主動打電話給我請我去試乘嘍!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最近濕度很低,而且我很懶~~

最近實在是有點懶惰,小寺信良的測試影片無責任評析,只弄了室內篇,室外篇的部分,圖都抓好了,只是一直懶得整理,唉~~不過看在才剛經歷蔽公司半年內兩波裁員的份上,就先喘口氣吧!

上禮拜的天氣是難得的晴朗與乾燥。這邊先離題說一下,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在上週,我觀察到相對濕度最低的一天是禮拜四,相對濕度是33%。這是一個很誇張的數字喔!其實從上週開始一直延續到本週,平均相對濕度大約都維持在50%~40%之間。

我不知道這樣的氣候,在台灣5月的氣象紀錄史上能排到第幾名;也不知道台灣有沒有人在意這件事情。不過,搜尋了一下,發現其實還是有人注意到這件事情,只不過是香港就是了。依據香港天文台總部所記錄到的5/7的最低濕度為32%,是香港地區五月份有史以來的第二低相對濕度記錄。

其實,我有一點點氣餒。想說原來跟我一樣在意這件事情的人,在台灣,殘很大的官方連一個新聞稿都沒有,更不要說是殘更大的媒體了。

上禮拜六跑到離家不遠的金山去玩,帶著剛入手的LP14150出去外拍,補一些LP14150的照片上來。以下照片全部拍RAW檔,SilkyPix 3後製,調曝光、調對比、調曲線。這顆鏡頭確實發色有些清淡,喜歡重口味的話,要考慮一下。我唯一沒用上的功能是銳化,因為我覺得鏡頭夠利了,這也是花了這麼多錢值回票價的部分。
P5096192

呆

P5096209

P5096228

P5096260

P5096280

P5096295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小寺信良Sample影片不負責任評析:室內篇

更新履歷:
2009/5/7:新增Panasonic GH1的室內測試影片截圖
2009/5/6:新增Canon 5D2的室內測試影片截圖

相信對DV市場、產品動態有興趣的人,應該都不會對小寺信良這個名字太陌生;小寺信良在日本Impress網站的AV Watch所主筆的「小寺信良の週刊 Electric Zooma!」,時常會有最新推出DV的實拍評測;內容緊湊充實,因此特別受到許多考慮購買DV用戶的關注。

我當然也不例外,當初在買XR520V之前,也把小寺的評測與實拍影片下載回來看了好多回。最近因為某些緣故,又把之前下載的影片重看了一回,覺得還蠻有趣的。在擁有了最新家用型高畫質錄影機之後,重看這些影片竟然也有一些新的感覺與想法;而這些想法甚至與之前的感覺是相違背的。在此不免感嘆,我們人在看東西的時候,很多時候其實真的只是看自己想看的,有些顯而易見的事實,在某些狀況下很容易視而不見...

這邊要特別提出來說明的是,我完全依據小寺信良在文章中所提供的實拍影片來分析,我用的方式是下載檔案之後,用Windows Media Player 9.0版作再生播放,然後在Sony Vegas Pro 8擷取影格,貼到小畫家(我發現貼上小畫家的圖片比例不是很正確,反正大家都一樣,我就不管了),然後儲存為PNG檔,再上傳到Flickr。我保證所有的影片都是依照此一步驟處理,所以理論上這些影片都是在一個水平上被我檢視。當然,我不是專業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專業的;所以,這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評析,我下面所說的內容可以都是屁話,但是最重要的是,請相信自己的眼睛。

另外我要說,我發現擷取下來的圖片似乎在對比與亮度上,比起實際觀賞影片時還要高一些,因此,我還是建議以影片為主,擷取的圖片只是作為比較之用。還有小寺不愧為是專業的,sample影片的每個場景真是既優美又生動,這真的很值得我去學習,不過這些影片都是所謂的定腳攝影(上腳架),所以畫面都很穩定;這樣的狀況是無法比較出,防手震效果的差異的。僅能就畫質與色彩來做一些勉強的區別,其他的其實小寺也都有cover,請上原始網頁下載影片回來自己觀賞嘍。

說了這麼多,就開始吧!

室內篇 Part I
XR520V
xr520v-room-01
HS300
hs300-room-01
HF S10
s10-room-01
HD40
hd40-room-01
5D2
5D2-room-01
GH1
gh1-room-01

很明顯在室內光源的情況下,XR520V在色彩的演繹是明顯比其他競爭者要飽滿、討喜。至於細節的部分,XR520V與HF S10可以說是在同一個水平上競爭;HD40稍微在立體感上稍微遜色,但差距不會太大;不過HD40最大的問題是在色彩飽和度,在室內場景明顯失去了該有的色彩。至於HS300我覺得細節呈現的部分與HD40相當,色彩又沒有HD40那麼遭,大概有比較中庸的傾向。

但是其實可以發現,XR520V、HF S10、HD40與HS300這四台機器的差距不會太明顯。少了那麼一點點細節,其實對觀影來說影響不是很大,我覺得影響比較大的是色彩,看起來XR520V確實是有勝出的本事。

[2009/5/6新增]放5D2上來其實是有點犯規啦!不過這樣的比較還蠻有趣的,我不是很清楚5D2的測試影片使用的鏡頭是哪一顆,不過還是很明顯的看得出來,感光元件的大小,確實會直接影響錄影畫質的細膩度。雖然在噪訊的抑制上還是有進步的空間,不過這種畫質也確實讓我覺得印象深刻了。不過在顏色的表現上,5D2的影片似乎有些曝光過度,以致於犧牲了一些高光區的細節,不過這種通透感,確實不是一般家用DV可以比擬的。

[2009/5/7新增]小寺今天把Panasonic GH1的評測放上來了,當然要在第一時間把測試影片的截圖放上來給大家品鑑一下。在室內光源的場景,GH1的噪訊抑制顯然比5D2好上許多,但是比起其他DV,還是略差了一些,不過這個差距並不大。至於色彩方面我覺得GH1表現得中規中矩,感覺稍微有些清淡,不過算是很準的了。至於靜態畫質的部分,我覺得蠻令我印象深刻的,不過比起XR520V我覺得差了一點點,但是差5D2卻差了很多。我覺得問題比較大的部分是動態畫質的部分,跟5D2類似,就是動態的流暢度明顯不如DV機種,不知道是不是壓縮編碼晶片用得不到位;還是24P的影像在建構為60i的過程中有有問題...anyway看來DV機種還是保有一絲顏面。

XR520V
xr520v-room-02
HS300
hs300-room-02
HF S10
s10-room-02
HD40
hd40-room-02
5D2
5D2-room-02
GH1
gh1-room-02

室內篇 Part II
XR520V
xr520v-room-03
HS300
hs300-room-03
HF S10
s10-room-03
HD40
hd40-room-roagc-01
5D2
5D2-room-03
GH1
gh1-room-03

在低光源的情況下,XR520V的優勢其實主要是在顏色的演繹還是保持一定的水準,並沒有因為光度低就讓黑色不像黑色。HS300雖然一樣細節有些損失,但是該黑的地方還算是黑,比起HF S10與HD40是好上許多。但我覺得HF S10在低光度的場景的表現,其實還不錯!甚至在噪訊抑制的表現比XR520V還要好一些些。不過HD40在這方面似乎就有些吃力了,不過在細節方面,HD40的損失算是最少的了。

XR520V
xr520v-room-04
HS300
hs300-room-04
HF S10
s10-room-04
HD40
hd40-room-roagc-02
5D2
5D2-room-04
GH1
gh1-room-04

附註:在此列出所有比較機種測試影片的原始網頁連結,請各位務必連結下載影片回來自己親眼觀看後再下定論
XR520V http://av.watch.impress.co.jp/docs/20090204/zooma397.htm
HS300 http://av.watch.impress.co.jp/docs/20090218/zooma399.htm
HF S10 http://av.watch.impress.co.jp/docs/20090212/zooma398.htm
HD40 http://av.watch.impress.co.jp/docs/20080702/zooma367.htm
5D2 http://av.watch.impress.co.jp/docs/20081126/zooma386.htm
GH1 http://av.watch.impress.co.jp/docs/series/zooma/20090507_167999.html

系列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