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冰人我不說,恐怕很多人還以為寫了這麼多DV器材相關文章的無敵冰人,應該是個無役不與的業餘攝影師。
當然,其實搞不好這一切都是我只自己的幻覺,根本沒有人有這樣的想像與期待......可是,在不能排除任何一種可能性的情況下,為了不知情的讀者,所以請容與我再重複一次:
「其實,冰人我不說,恐怕很多人還以為寫了這麼多DV器材相關文章的無敵冰人,應該是個無役不與的業餘攝影師。」
喔~~另外一件我不說,各位可能也不知道的事情是,冰人我其實是個很容易接受暗示的人。這個症狀的後果就是,如果在我面前說我幾句好話,我可能會高興一整天;反之,如果當著我的面,唸我個幾句,我可能也會傷心失意個一整天。
不過,各位不需要擔心,因為我是如此的瞭解我自己,所以就算我被誰唸了,我也可以在腦海裡,馬上對自己說:
「這其實不是你的錯,會這樣都是別人害的,你還是超級厲害的」
雖然說「瞬間」不太可能,但是我其實應該可以在幾分鐘到幾小時之內恢復迷人的自信。再不然,回家睡個覺,隔天起床應該任何症狀都消失了。
咳咳...廢話說得也夠多了,言歸正傳吧!
幾個禮拜前,終於有人願意邀請我擔任婚宴的攝影(錄影)的側拍。為了這件事情,其實我思考很久,到底我該出動什麼樣的機器才能順利勝任?TM700?還是新歡CX700?還是GH2?
當然,確實是有那麼一個瞬間,我有想說應該搞一台AX2000來才夠看,不過很快這種想法就被放棄了。
最後我選擇了GH2,畢竟在部落格上是這麼的挺GH2,出這種任務當然還是GH2莫屬,不然豈不是自打嘴巴!
不過GH2最大的問題還是「易用性」不佳,手持攝影容易晃動,自動對焦很兩光;但是,GH2超級讚的畫質表現又讓我難以釋懷。
但是最後,我還是選擇了GH2,而且我決定不帶穩定器(Skyler minicam)上陣;因為,我覺得我的手臂應該沒有辦法應付兩三個小時拿著附著配重塊的穩定器加上GH2這樣的事情。
反正一切從簡,帶著GH2與14140,以及20mm F1.7,還有電池;就這麼去赴約了。
14140雖然支援快速寧靜AF以及防手震,不過F4的最大光圈,顯然完全不足以應付婚宴這種燈光詭異與黯淡的場合,所以到後來我幾乎是以20mm F1.7這顆鏡頭撐場。
20mm F1.7這顆鏡頭,雖然被很多m4/3的用戶推崇,但是對於錄影而言,卻是一場惡夢。最大的問題就是AF聲音大到會被錄進影片去;其次還有不支援防手震。不過在沒有其他的選擇下,也只好這麼幹了。
拍攝的時候當然戰戰兢兢,畢竟全靠手持,移動時能盡量緩慢就盡量緩慢,曝光、白平衡也完全手動;老實說,這樣做能得到什麼樣的畫面,還真的得用賭的。
回家後,還不敢馬上看錄下來的影片,只怕拍得不堪入目。後來被同事逼急,只好乖乖就範。
老實說,看過之後覺得成果還不算太差,手震、失焦是有的,不過關鍵畫面都還可以接受,就當作一次勉強成功的經歷吧!
第一個三年已經渡過,就讓我用無論如何不能留級的心情繼續吧~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AVCHD ver 2.0 確定
AVCHD 2.0版的規格確定了,在原有的規格之上,又增加了 AVCHD 3D, AVCHD Progressive, AVCHD 3D/Progressive。看來Sony與Panasonic終於看在錢的份上,破棄成見,攜手繼續在AVCHD這塊招牌上賺授權費。
AVCHD 3D
用意是規範60i/50i AVCHD 格式的3D影片,但是詳細的規格還沒有看到,不知道是否採用side-by-side還是FHD 3D,還是兩者都是(我猜兩者都是,畢竟side-by-side是Panasonic家用機所採用的方式;雖然,用胳肢窩想都知道FHD的畫質好)。
AVCHD Progressive
挖~等這個等很久勒
早在Panasonic TM700出現前一年,也就是2009年,1080/60p(50p)的格式就已經在Sanyo HD2000這台小DV身上實現了。但是得一直等到Sony在今年推出1080/60p(50p)的家用機後,AVCHD才正式將此規格納入。
當然毫無意外地,最大bitrate限制在28Mbps以下,現有的Panasonic與Sony支援1080/60p(50p)的違章建築,馬上就地合法,連改建都不用。
對用戶而言,好處是以後只要認明有AVCHD Progressive標誌的播放器,就可以順暢播放1080/60p(50p)的影片了。
AVCHD 3D/Progressive
這是個新東西,猜測應該是FHD/SBS 3D@60p/50p的規格。
==================================================
這表示未來
1) 1080/60p(50p)格式的3D機種短期內就會問世,所以現下所有的3D家用機,馬上就被打槍,因為大家都是60i/50i
2) 1080/60p(50p)的錄影規格會越來越普及,Canon與JVC遲早要出來面對
3) 還沒想到
AVCHD 3D
用意是規範60i/50i AVCHD 格式的3D影片,但是詳細的規格還沒有看到,不知道是否採用side-by-side還是FHD 3D,還是兩者都是(我猜兩者都是,畢竟side-by-side是Panasonic家用機所採用的方式;雖然,用胳肢窩想都知道FHD的畫質好)。
AVCHD Progressive
挖~等這個等很久勒
早在Panasonic TM700出現前一年,也就是2009年,1080/60p(50p)的格式就已經在Sanyo HD2000這台小DV身上實現了。但是得一直等到Sony在今年推出1080/60p(50p)的家用機後,AVCHD才正式將此規格納入。
當然毫無意外地,最大bitrate限制在28Mbps以下,現有的Panasonic與Sony支援1080/60p(50p)的違章建築,馬上就地合法,連改建都不用。
對用戶而言,好處是以後只要認明有AVCHD Progressive標誌的播放器,就可以順暢播放1080/60p(50p)的影片了。
AVCHD 3D/Progressive
這是個新東西,猜測應該是FHD/SBS 3D@60p/50p的規格。
==================================================
這表示未來
1) 1080/60p(50p)格式的3D機種短期內就會問世,所以現下所有的3D家用機,馬上就被打槍,因為大家都是60i/50i
2) 1080/60p(50p)的錄影規格會越來越普及,Canon與JVC遲早要出來面對
3) 還沒想到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