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三年已經渡過,就讓我用無論如何不能留級的心情繼續吧~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Michelin Pilot Sport 3 使用心得

輪圈保持原廠式樣,胎略升級為215/55 R16
這個週末開著換上新胎的Accord 7th從台北回台中了一趟,旅途中刻意選擇了不同的路線來取得Pilot Sport 3在包含高速公路、快速道路、甚至是山路等不同鋪面品質與道路狀況下的表現;更讚的是,因為天候不穩定,這次的駕駛經驗還包括了各種降雨程度不一狀況。可以說是一次把所有的狀況全部演練一次的試駕,話不多說就趕快來看看我的駕駛心得吧!

不過由於此行一家老小全在車上,在駕駛風格上我還是採取比較保守的方式,不刻意殺彎,也盡量避免急加速、減速,或是把車輛性能逼至極限。不過雖說如此,在北往南台61線,八里至竹南路段,我還是稍微嘗試了一下用趕路的方式開車,也順便瞭解一下新胎與舊胎的差異(因為以往我經過此路段時,也幾乎都用趕路的方式在開啦:p)

靜肅性:前篇才說到Pilot Sport 3的靜肅性比MS300更佳,不過那是在一般市區道路得到的印象。這次綜合各路況的經驗之後,我得修正一下。處於新胎狀態的Pilot Sport 3跟狀況不佳的MS300相比其實是差不多的,特別是在高速時,滾動噪音其實不算太優,僅能算是中等。不過以些許性能為取向的Pilot Sport 3而言,在靜肅性方面的實用性算是很不錯的;不過在跑了超過5000公里之後,發現Pilot Sport 3的靜肅性表現差異不大,並沒有之前MS300那種過了2000之後噪音變大的狀況出現。

網路上讀到有用遍各款性能街胎之人,換上Pilot Sport 3之後驚訝於其靜肅性的表現,其實我對於Pilot Sport 3的評價只是從不同的出發點(我從沒用過性能街胎),卻得出類似的評價。所以,如果對於想換性能街胎,卻畏懼巨大滾動噪音的車主們,確實可以考慮Pilot Sport 3(其實Pilot Sport 3也不算性能街胎,大概算是有性能取向的舒適胎吧!)。

路感:這邊指的行路感是透過方向盤所感受到的輪胎的循跡性、路感等主觀感受,至於輪胎的抓地力,則是另一件我想分開說明的事情。

舒適性:其實當初換上Bilstein B8+短彈簧之後,我就已經打算跟舒適性說再見了,而實際上B8配上MS300的表現,其實也跟我的預期差不了多少;一般路況其實還好,還感受得到所謂的Q度,但是在爛路上,就真的沒啥舒適性可言。感覺MS300的胎壁還是偏硬,對於碎震的回饋還是有些生硬直接。

不過換上PS3之後,我真的感覺到了什麼是Q。在一般市區道路,PS3確實保有撫平路面碎震的能力,感受到的彈跳感變少了,懸吊的動作聲也變得比較輕微,我發誓我說的是事實。但是在比較激烈的操駕時,卻又不會覺得胎壁過軟,感覺Bilstein B8跟Michelin根本就是絕配(前提是胎壓的設定,我目前是打前33後31)。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老婆竟然跟我說她覺得車子的震動變多變大了......這也許表示我開得比之前更快了吧!?

抓地力:我其實沒什麼資格來評論抓地力這個項目,畢竟我不是真的那種可以把Accord 7th操到極限的那種人(敝公司同事William就是),基本上光MS300就很夠我玩了。不過換上PS3之後,我才知道原來Accord 7th可以更游刃有餘地處理原本我以為很勉強的彎道。不過,因為我沒玩過別的更好的胎,所以對於網路上說PS3表現不如前代或他廠同等級街胎的部分,我是沒辦法提供評論的。

至於濕地的表現,我覺得算是可圈可點了,PS3有三條寬大的排水槽,實際路上的感覺是,在路況不是很好的台61線高架段行經一些原本我覺得有可能水漂的路面時,PS3幾乎都讓我文風不動地過了。全程只有一處以110KM/H行經外側路面積水過高的地方(我猜積水應該有1~2公分高),車子很猛的偏滑了一下;不過,既使如此,車身動態還是完全在我的掌控之中。

總結:Michelin的PS3其實大有打著頂級胎的型號,行規格、價格下放之嫌,相較於PS2只有17吋以上的胎可選的情況,PS3感覺就像是樂透中獎率提高500%般,讓一般尋常16、15吋框都可以享受頂級胎的虛榮。不過實際上我覺得...我覺得很好啊!也許他廠還有其他性價比更高的選擇,不過到目前為止,我是挺滿意的嘍!
215/55 ZR16 93W 非Extra Load故胎壓沿用原廠建議即可 前輪約兩指半,已改Bilstein B8 後輪約一指,已改Bilstein B8

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Michelin Pilot Sport 3 不小心上身

今天趁著星期五,早點下班(其實也已經6點半才離開公司)去處理時速超過100KM/H時,方向盤會抖動的問題。

本以為是輪胎平衡跑了,打算去輪胎行給它隨便處理一下就算了;不過看了看傍晚的天氣,氣壓低沈,雨要下不下的樣子,自己心裡也大概有些預感,希望方向盤抖動不是因為更大條的原因...

到了文林北路上的輪胎行(這是幫我保養車子的Barry大力推薦的),車剛上頂高機沒多久,老闆用不到30秒的時間巡過四條開了4萬的MS300之後,過來跟我說:

「你這四條胎都該換了,你看輪胎都磨到換胎指示線了,這樣狀況的胎,方向盤會抖是正常的」

恩~~如果我記得沒錯,這四條磨耗指數380的MS300還是08年底換的...難道是我開車太殺了嗎?不過,自從我去年換了避震,降了車身之後,開車上山殺彎的次數激增也是事實。所以,MS300四萬公里下課回收也是預想中的事。所以,就從我口中說出了男人該說的一句話:

「那就換了吧!」我心裡瞬間在盤算,最近Michelin在狂打Pilot Sport 3的廣告,說得好像多神奇,就看看老闆推薦什麼輪胎吧!

果不其然,老闆與我心心相印,他大力推薦Michelin的PS3,一面說寧靜度比MS300更好,一面又說抓地力比MS300更好,又說舒適度比MS300更好;最後他說現在正在特價,四條215/55/R16的PS3含定位只要22K。

這個價格配上Michellin的頂級街胎Pilot Sport算是十分令人動容的了;衝著PS的名號,雖然網路上似乎有些新不如舊的評語,但我想如果要換胎,那就不如換個剛上市的新胎吧!先不論性能如何,至少還有寫寫部落格開箱心得的價值,所以就換下去了。

換胎加上定位的時間約45分鐘,在我自己開上路,並且一路順順地開回淡水之後,我對於這組PS3的初步心得是:

寧靜度:以性能街胎的定位而言,我覺得PS3寧靜度是上乘的,可以確定比我之前開了40K的MS300大約是伯仲之間,甚至是寧靜一些,不過因為PS3是新胎啊!之前的MS300雖然標榜是寧靜胎,不過性能卻不太穩定,會因為磨耗不均的關係,噪音會時大時小。至於PS3就有待時間來證明了,不過我可以說初步印象是還不錯。

操控性:換上PS3之後一個令我蠻驚訝的印象是...方向盤變輕了!雖然我已將胎寬從205升級到215了,但是實際上路的感覺卻是很輕鬆。不單是方向盤變輕,就連鬆油門之後的滑行距離與速度似乎也變長、變高了。這樣的表現還蠻出乎我意料的,不過也有可能是新胎效應,等磨個一千公里之後再來看看吧!

抓地力:今天只有順順開,沒上山殺彎,所以此項性能保留。

排水性:今天雖然有下雨,但是地上不是很濕,所以此項性能也保留。

價格:雖然PS3已經是特價了(泰國製),但是還是硬生生比當初一條2700的MS300貴上許多,值不值得見仁見智。以性能街胎的價格來看,PS3算是相當合理的,320的磨耗指數也很令人驚豔;但是比較令人不安的是,就連Michellin官網也只拿PP2來跟PS3作性能的對比,當然價格也是。所以,到底PS3是PS2的後繼款?還是PP2的後繼款?這恐怕還有得吵。另外一點還值得觀察的事耐用度與穩定性,這個對於PS3而言還有許多不確定的疑問在;所以,就留待我後續為各位繼續報導了。

最後,還是要praise一下國產正新MS300,雖然有著寧靜度表現不穩定,以及輪胎行老闆說用的橡膠等級不是很好,以致於在長期激烈操駕下,會有磨耗不均狀況不佳的缺點。但是,我覺得以我這一年多來的使用經驗,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說MS300是條好胎,至少是從來沒給我出過包,就連意外破胎的情況都沒有(我更之前的ER33右後輪就給我破胎兩次,第一次是換新,第二次是用補的)。

所以,如果你只是想找條不會給你找麻煩的胎,我還是很推薦台灣之光正新輪胎,至少它從沒給我找過麻煩。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TM700的最終回心得

入手TM700之後,一轉眼也已經兩個禮拜了,於是累積了兩週的拍攝、轉檔、剪輯經驗,今天大概是時間可以做出結論了時候了。

先來談談之前幾篇沒說到的1080/60p的轉檔與剪輯經驗好了。由於之前已經習慣了,也建立了一套自己對於已成為標準的AVCHD格式的影片的後製流程,但在面對1080/60p的AVC@28Mbps的格式時,遭遇到困難是預想中的事;但是,自己也蠻驚訝於不論在播放、轉檔以及編輯時實際上所遇到困難,竟比預想中的要大上許多...

之前已經談到了在直接播放TM700所匯出的M2TS封裝格式的影片在PS3上與電腦上播放的困擾,其實兩週之後,這個問題還是無解。PS3照樣lag,MPC-HD與Daum Player(採用軟體預設解碼器硬解)還是照樣影音不同步;不過反正Panasonic的HD Writer AE 2.1與Sony PMB 4.2可以在電腦上正常播放(對!你沒看錯,Sony PMB真的可以匯入與播放TM700所錄製的AVCHD與1080/60p格式的影片,所以我建議TM700的使用者,不要忘記去下載PMB來作為影片管理之用喔),我就不打算再多花時間在電腦播放上面了。

至於在電視上播放,我已經有覺悟了,我的PS3可能是機王,先考慮先去賣場試試最新的高畫質播放器,作為替代方案。如果還是不行,那麼大概一台DMR-BW680以上機種大概是跑不掉了......

接下來是後製剪輯的部分,我之前說過TM700原始的1080/60p的畫質之高,確實讓人驚豔,但是這也是後製剪輯後輸出的困難之處。不像以前的1080/60i AVCHD@17Mbps的畫質,在經過Canopus HQ轉檔之後,利用Sony Vegas Pro 8 編輯再輸出為Main Concept AVC 1080/60i,也不覺得畫質落差太大。

但是要用同樣的手法試圖重現原始的畫質,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其實還真的不可能。第一,Sony Vegas Pro 8的Main Concept AVC無法支援到60p的輸出。改用Sony AVC格式輸出60p卻會直接給我來個error,雖然我還沒試過WMV 9格式輸出,但是Sony Vegas pro 8至此大概已經可以宣告出局了。

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AVC 1080/60p格式想要實現無損轉檔這個部分,之前慣用的 Canopus HQ 在遇到高動態場景時,會出現lag的狀況,既使我的電腦已經是AMD X4 965 超頻到 3.6GHz...蠻令人失望的,難道這就是作為自有格式的代價嗎?

所以,現在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M2TS直接下去剪了,然後降轉30p或60i的AVC/Mpeg-4格式輸出,老實說效果還不差,但是那種畫質大概距離之前XR520給我的差不了多少。(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幹嘛買TM700啊~~)

其實,說實話使用TM700的這兩個禮拜,我一直都被TM700的1080/60p的畫質所吸引讚嘆;但是,一旦進入編輯軟體,我的心情便沈了下來,心想難道以後就得用HD Writer AE 2.1作為主要的編輯方案了嗎?

當然,我必須澄清一點,以上的感想都是基於我個人對於影片剪輯後製的有限經驗所得來的。由於每個人的使用需求與環境都不同,我不確定也很期待其他使用者可以有著更順利的後製經驗(也許改用Intel i7就可以解決所有的事情也說不定)。但是,對於我而言,可以說到現在我還沒辦法完全搞定TM700的AVC 1080/60p格式。

除了後製之外,關於拍攝,我發現我現在幾乎完全依賴TM700所提供的手動機能在拍攝了,包括了白平衡與IRIS(光圈與感光增益)。手動白平衡是發現,TM700的iA Mode的白平衡會飄,這還蠻令人困擾的,你總是不想影片拍到一半,結果白平衡一直在變來變去(室內複雜光源時,時常發生)。

手動IRIS是因為不希望因為為了增加畫面亮度而讓機器自己把感光增益無限上綱到18dB,18dB下的噪訊其實是還蠻不優的,既使用上1080/60p,18dB時的噪訊會讓你覺得你只是把SD畫質upscale到HD而已。我個人覺得TM700的感光增益超過6dB那個噪訊就有點難以忽略了。

所以,我覺得Sony採用背照式CMOS的機種,在噪訊抑制方面還是高過TM700一到兩階,雖然TM700的3MOS感度較高,但是高增益所帶來了噪訊,則是主要的缺點。

當然對於目前的我而言,拍得清楚似乎比較重要,TM700室內18dB的亮度依然令人滿意,但是畫質上就得多多妥協了。

但是一旦走到戶外,TM700總是可以讓我看到以前所看不到的東西...呵呵,如果用這樣的角度來衡量,三萬多塊確實花得很值得呢!



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驚!HDR-AX2000 跳樓大拍賣 22萬日幣有找?

平常本人都有上Kakaku.com閒逛的習慣,我最愛的部分是那個每日落價的排行本日??下??製品???

但是今天看到一個東西,讓我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而且差一點就要在辦公室叫出來了...

柔了柔眼睛,點進去看一下


這種價格實在是太扯了,立刻查了一下銀行存款,打算衝個五台回來賣。

不過只可惜,這只是一場立刻就醒的夢,我要申訴啊~~

2010年5月14日 星期五

TM700 HS700 SD700 SD600 該買哪一台?

今年Panasonic對於海外市場的經營顯得特別起勁,在日本僅僅推出了內建96GB記憶體的3MOS機種TM700,作為旗艦展示戰力之外,就連往年都會伴隨推出的硬碟型姊妹機種都沒推出,就這樣TM700一個人孤拎拎地掛在官網上。可是在海外,不但240GB硬碟機種在上市之初便立即到位外,就連無內建記憶體的SD700也在幾個月後,以低價搶市。除此之外,最近又推出了取消觀景窗與2.7吋LCD,但是一樣擁有大光圈、35mm廣角鏡與3MOS的SD600。

Panasonic在日本國海外,大打3MOS機海戰術,TM700、HS700、SD700、SD600在國外官網上一字排開,打算用3MOS鋪天蓋地取得徹底的勝利。那到底哪一台最值得買呢?

不過說實話,會想需要擔心這件事情的人應該不多,又加上如果看完我的TM700印象之旅之後,會想煩惱這件事情的人大概就更少了吧!

關於TM700日本版跟海外版的差異僅在於內建記憶體容量的多寡,日本版內建96GB記憶體;而海外版則內建32GB記憶體,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差異。至於HS700、TM700與SD700的差異,根本不需要作比較表,就只差在預設主要儲存媒介的不同而已。

HS700是240GB硬碟,TM700剛剛已經介紹過了,SD700則是無內建記憶體,但是三者相同的是,都支援一個最高SDXC規格的記憶卡。而作為最晚出生的小弟SD600除了取消觀景窗與採用2.7吋LCD之外,還有音訊的部分也只有2聲道,當然也無法外接麥克風與耳機;不過除此之外跟其他老大哥們一樣頭好壯壯,視訊錄製規格完全相同。

所以以上四台機器的差異與相同已經介紹完了......

我個人覺得,硬碟型的HS700重量最重,含電池重量超過0.5公斤,適合喜歡鍛鍊手臂肌肉的男生;雖耗電量較高,但擁有大容量,非常適合帶去環遊世界,或從事環繞地球的太空旅行。

至於96GB的TM700與32GB的TM700,我還是比較推薦96GB的啦!畢竟32GB僅能錄製2h40m的1080/60p影片,一旦想帶出國旅遊,就又有點尷尬啦!所以買32GB的TM700不如去買更便宜的SD700。

SD700算是非常有競爭力的創意機種,雖然目前最高規格的64GB SDXC 十分不便宜,不過依據規格只要class4以上的sd卡都可以愉快勝任1080/60p的錄製,所以家裡如果有一堆用不到的SD卡的人,可以認真考慮SD700。

至於SD600則非常適合推薦給希望擁有輕巧機身,但又不想對畫質有所妥協的用戶,雖然少掉了算是基本的觀景窗功能,但是說實話700系列那一片小小的EVF比較適合沒戴眼鏡的人,實用性大打折扣。2.7吋LCD雖然更為寒酸,但是700系列的三吋LCD也好不到哪裡去。至於Mic in與headphone,用不到的人應該一輩子也不會去用。我個人覺得SD600應該會賣得蠻好的。

當然,尷尬的是,目前除了公司貨的HS700與TM700外,就只有水貨的日本版TM700比較容易在台灣買到了。至於SD700與還沒開賣的SD600,都得找代購@_@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日規 HDC-TM700 出印象

TM700印象系列好像拖太久了,今天要趕趕進度,明天來PO影片。

手動拍攝模式與便利機能
TM700的手動控制機能在家用機中算是一等一強大了,最大的優點是可以控制快門速度光圈/感光增益,運用在特殊拍攝場合的時候,創作的彈性大增。

便利機能方面,除了人臉辨識之外,還追加了最新的個人認證與優先對焦/曝光。妳可以登錄最多六名人物,每個人物可以登錄三種不同角度的畫面,還可以取名字,設定優先度。那麼實際在拍攝時,TM700會自動辨認出畫面中已登錄的人物,並且以預先設定的優先度來決定對焦/最佳曝光的主體。

TM700的主動式追焦也是很強大啊!可以利用觸控LCD決定想要鎖定的人臉或顏色,決定好了之後,就會自動追焦。而且還會記憶喔,一旦主體移出畫面外,再次進入畫面的時候,大部分的時候還是會記得之前所選取的追焦目標(成功率我覺得還OK,不算非常高)。

TM700的便利機能還不少,不過我想就先挑兩個我覺得厲害的出來說說就好了,更多的部分請參考官網的說明

影片播放與剪輯
TM700錄製下來的60p格式影片跟AVHCD模式錄下的影片,也跟Sony AVCHD-cam錄下的影片一樣,封裝格式都是m2ts,影片壓縮規格為H.264 High Profile Level 4.2 28Mbps (VBR),聲音壓縮規格為AC3 16bit 48000Hz 5+1聲道。

所以乍看之下應該不用太擔心相容性的問題,不過實際上還是有些地方要注意一下。播放的部分,PS3可以播!但是呢...不知道是不是初代版PS3不夠力還是怎樣,播放時畫面與聲音都會lag,這...這應該算是災情吧!國外論壇似乎沒看到類似的狀況,找時間再去爬文一下好了。至於在電腦上播放時,使用附屬的HD Writer AE播放60p影片(軟解)並沒有任何問題;一旦使用支援硬解的MPC或Daum Pot Player播放的時候,就會出現影音不同步的狀況。

至於編輯軟體支援的部分,我目前試過的非線性剪輯轉體Sony Vegas Pro 8、Canopus Edius 5,或轉檔軟體Procoder 3、TMPGEnc 4都吃得下來。不過除了比較新的TMPGEnc 4之外,其他的舊軟體都會遇到輸出格式不支援60p(59.94fps)的狀況......看來28Mbps的流量與60p還真的不是好惹的,入手者要有更新慣用的軟體到新版的心理準備。

我大致介紹完到目前為止TM700給我的感覺與印象,總結而言我覺得TM700有很多挺炫的功能,比起Sony的家用機要多上不少,確實相當符合我這種喜歡搞些有的沒的、東摸摸西摸摸的業餘者。但是如果純就非常一般的消費者而言,我覺得Sony的家用DV還是具有著整體水準一致的優勢。

我說的不僅是畫質或操作,還包括的外觀、易用度與周邊等等...也就是說,如果要推薦一台家用DV給一般人,Sony還是最安全的、最不會被抱怨的選擇;至於TM700,光是LCD的解析度與電池售價就不知道要被打槍幾次。TM700還是留給比較進階一點的人會保險一點。


2010年5月11日 星期二

日規 HDC-TM700 粗印象

延續昨天的TM700初印象一文,今天繼續介紹TM700的自動攝影模式。我想今天既然有明確的目標,就沒有廢話的必要了,就直接切入重點吧!(很抱歉今天因為時間關係只能多介紹一點點...老婆大人突然鳳體欠安,得多花點時間照顧)

自動攝影模式iA Mode
作為第二度接觸Panasonic家用3C產品的我(第一個產品是FZ5數位相機),iA mode還真是個新鮮的東西。在TM700上,iA mode就是作為如同傻瓜相機般,自動依據拍攝的場景條件來調整拍攝模式。其目的就是讓你拿起DV,翻開LCD就可以拍的意思;另外一個意思就是作為與具有多樣手動操作機能的一種相對性的存在。意思就是說,要嘛就是手動,要嘛就是iA,所謂的中間性並不存在。

依據我大部分以室內拍攝為主的場合,我覺得iA mode在白平衡方面算是準確的了,特別在低色溫的場所,白平衡表現要比XR520/XR500要好;不過缺點就是自動白平衡會飄,特別是當拍攝主體突然特別靠近鏡頭的時候。在遇到這樣的狀況時,不只白平衡會飄,就連快門速度偶而也會因為進光量突然減低而掉到1/30。

雖然TM700擁有F1.5的最大光圈,在某些一般性低光度場合確實可以感受到大光圈帶來的優勢,但是我覺得也不必刻意期待F1.5大光圈帶來的好處,以TM700的感光元件的性能而言,低照度場景還是得藉助感光增益來達到理想的亮度;但是高增益的結果就是,伴隨的噪訊降低畫質。

不過我也真的覺得TM700的感光度要比XR520/XR500要好上一截,雖然得付出噪訊較高的代價,不過若是以畫面亮度為優先的前提,TM700確實比較勝任低光度場景。

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全文RSS提供調查

大家都看到我部落格右邊最上面的那個RSS訂閱的標誌吧!?一天的閱讀率也上百呢!當然我也是很豪氣地提供全文(完整內文)給RSS發佈,希望大家都看得很爽啊!不過我現在正在想縮減RSS發佈的內容,從全文提供變成精簡內容摘錄,結果就是在RSS reader上如果無論如何想看完整全文的話,還是要點到我的部落格來。

原因其中之一是攝於Google Reader的強大,這是從別的熱門部落格得到的教訓;除此之外,便沒有其他的原因了。畢竟我的網站沒有廣告,有沒有來站上閱讀其實對我而言沒差;更何況,我的CSS技術很爛,版型被我搞的亂七八糟,JS錯誤一堆,更不支援Mobile Device,所以RSS應該是各位的救星。

所以我想先調查一下,不希望我將RSS全文發佈取消的出個聲,讓我知道全文RSS對你有幫助。

日規 HDC-TM700 初印象

入手日規TM700到今天算是第三天了,也拍了些影片體驗一下(大部分是室內);不過說明書是日文的,便沒刻意去翻,還好TM700的選單介面有英文可選,就在沒有太多操作知識的情況下直接上手操作,順便測試一下介面的易用度。本篇的重點在於以一個曾擁有過兩台Sony DV的業餘使用者的觀點來看TM700。

外觀重量
快閃記憶體機種的TM700自然在重量與體積上,比起之前擁有的硬碟機種更為輕盈緊緻,甚至比同為記憶體機種的CX550還要輕還要小。就連電池也都同樣小Sony一號,好處是更易於攜帶收納,不論是背著還是掛著TM700到處跑也不覺得太辛苦。壞處是因為體積縮小,而且設計上也偏向迎合外型的圓滑;但對我而言,在抓握上便不太就手,總有一種抓不牢抓不住的感覺(XR520/XR500相對而言就很好掌握,但是掛上厚電之後就太重了)。

電池
TM700隨附一顆小電池VW-VBG130(等級約等同於Sony NP-FH50),容量為1250mAh;我加購一顆原廠厚電VW-VBG260(約等同於NP-FH70),容量為2600mAh。雖然這兩顆電池的容量都大於相對應的Sony電池,但是因為TM700本身耗電量不低(最低耗電4.7W,LCD未使用時),所以實際使用時間其實約等同於Sony相對應的電池。但是真正的問題是,VBG260的售價其實等同於FH100,實在不親民而且不能(也沒有)使用副廠電池。

LCD
TM700的LCD尺寸與解析度是令人倒彈的3吋23萬像素,雖然規格很上個世代;不過不論就飽和度、亮度與可視角度而言,TM700的LCD表現倒是還不錯,算是超脫堪用而到了實用的程度。不過呢!TM700的LCD最大的問題在於為了觸控的操作性與解析度不高而不得不將字體放大,但是放大的字體在3吋的LCD中卻顯得十分擁擠,白話就是很醜

另外就是觀景窗,TM700的觀景窗尺寸是0.27吋的12.3萬像素,尺寸還OK,但是解析度其實還有進步的空間。其操作的方式是可以向後方引出,來貼近眼睛;但是,問題是無法如Sony DV般可以向後方並且向上引出;而且,對於戴眼鏡的我而言,TM700的觀景窗的放大倍率實在不足,怎麼看都覺得觀景窗很小,很難看得清楚全貌。就這一點而言,Sony的XR520/XR500的觀景窗就很OK,取景上並沒有任何的困難之處。

錄製格式
TM700已經完全捨棄SD格式了,全面向Full HD靠攏,AVCHD相容格式最高可以錄製到17mbps,最重要的是TM700支援1920x1080/60p@28mbps的錄製格式;說實在話,這應該是TM700最大的賣點,也搞不好是唯一的賣點了。以我個人這兩天的使用心得而言,TM700的AVCHD格式畫質實在不值一提,畫質鬆散,欠缺銳利度。不過這樣的情況到1080/60p格式就完全改觀,確實會讓我有種物有所值的感覺。所以我建議TM700的用戶們,想都不用想,如果沒有AVCHD的必要,那麼直接固定1080/60p模式來拍攝吧!

TM700真的除了1080/60p之外沒有其他的優點了嗎?這到也未必,剩下的明天再說了...

2010年5月7日 星期五

日規 HDC-TM700 到貨

東西終於來了,不過從物管人員手中接過箱子的時候,心跳稍微暫停了一下。因為箱子變成這樣了......
而且當看到就連內箱也變成這樣的時候,我腦中開始演奏起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第一樂章的序奏......

不過真的蒙DV之神的眷顧,TM700主機與廣角鏡並無任何損傷,功能正常。

由於時間晚了,加上電池已經沒電,所以今天就拍拍外觀交差,開箱文就再等等吧!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2010年最值得敗入的電風扇(如果有能力)

說到電風扇,我其實一點都不專家。去年一篇Sanyo EF-30THF5的開箱文,介紹了一些對當時的我而言很具吸引力的功能,例如:溫控開關、阻/導風片、擺頭角度可變等等;倒也引起了一些迴響,甚至後來有些在台販賣的機種,也出現類似功能的產品。

其實,當初我最主要想表達的,其實是一種對於炙手可熱循環扇的不滿;我從個人親身的使用需求中,去尋找真的適合我的產品,結論就是一台便宜的傳統立扇比循環扇好上百倍。

所以今年...我不會再買電扇了,但是我想介紹一些我覺得有趣的產品;這些產品也許你買不到,或是買不起,但是沒有關係。你只要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是有很多種不同概念的電風扇。

第一台...我想各位應該都會覺得該介紹Dyson的那台無網電蚊拍吧!?其實不是!那台電蚊拍電風的科技層次太高了(設計難、成本高);但是相對而言,在實用性與概念性方面其實並沒有太突出的創舉。我可以找一台幾百塊錢的桌扇,在實用性上完全取代Dyson的電風(當然,爽度的部分應該就是0)。

以上是我完全不對那台電風感興趣的說明,以下則是我感興趣的第一台電扇:

I.D.E.A 出品的 ELE-FAN

乍看之下,沒有人會認為這是一台電風扇,搞不好甚至連家電都說不上。從外觀的設計概念來看,這明明就是一台工業用的排風扇,就是那種你會在馬路人孔維修時,會看到的一台連接風管的大電風,然後管子會伸到人孔中,把新鮮空氣打入地下的管道中。

不過念隨心轉,轉個彎變成家電,就讓這樣的概念成為一台全新的電風扇+排風扇了。這台ELE-FAN的風管不但可以直立、伸縮、彎曲;更炫的是,它還可以擺頭:

調速的部分是無段式開關,可隨你喜好設定適合的風量。隨機附屬可放置香精的容器,可讓吹出來的風帶來陣陣香氣。吸氣口還有可洗濾網,可以隨喜外加更高密度濾網來過濾空氣。有了這麼多微妙的功能,你是不是已經跟我一樣早就想好這台機器在家中該放置的位子了呢?



我今天要介紹的第二台,也是最後一台電風扇,看起來比較正常一些,它標榜的是一台可以真正送出自然風的無刷直流數位馬達電風扇:

Balmuda Design 出品的 GreenFan

這台GreenFan看起來就是一般的立扇,不過其內涵的設計要素可能需要動用流體力學與電機工程的專業才能解釋得清楚。跟Dyson的電蚊拍比起來,可能Dyson的技術更複雜一些,但是Balmuda Design的GreenFan恐怕也不惶多讓。

首先是關於自然風的部分,說到自然風,目前誰家電扇沒這功能?但是GreenFan的自然風可不是一般的獨立按鈕的自然風。它從葉片的設計上就完全朝所謂的自然風為目標,GreenFan的扇頁透過內外圈不同的設計來達到讓吹出的風能夠更擴散卻又能吹得夠遠。

這倒是跟循環扇的設計理念完全背道而馳卻又能達到同樣的效果?!讓風柱更為擴散的效果是讓人體可以感受到更為溫馴與自然的感受,不會因為長時間吹拂而感到不適。傳遞的距離跟風量有直接的關係,一旦想讓風傳遞得更遠,當然必須增加風速,但是GreenFan的設計卻可以讓大風量,以比較宜人的方式傳送到遠處;這就不能不說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了。

當然口說無憑,只好請出實驗影片來證明嘍!請點此開啟官網,點選其中影片觀賞

如果只是這樣就值得冰人我介紹那就太小看GreenFan了,GreenFan還採用了先進的數位無刷直流馬達作為驅動單元,不但體積縮小,而且在耗能方面令人驚豔。一般電扇幾乎都採用交流馬達作為驅動,這原本沒什麼特別的,但是交流馬達在調速方面只能用變頻的方式來處理。而直流馬達卻可以採用相對較簡易的降電壓的方式來達到調速的功能。而實際上在GreenFan上看到的結果是,其額定消耗最低竟然只有4W,最高也只有20W。相較於一般電扇最低30W以上的耗能,GreenFan確實可以稱得上是GreenFan。

GreenFan除了因為使用直流馬達而達到極低的耗能之外,還有另一項一般電扇達不到的優點,那就是設定為最小轉速時,一般電扇大約只能低到600rpm;但是GreenFan的最低轉速可以低到250rpm,卻又能維持相當的風量...這可以說是一個舉世無雙、獨步全球的殺手級功能。

這表示GreenFan實在超級超級適合冷氣房作為加強冷氣效能,節省電費與幫助睡眠卻又不會感冒的第一選擇。

當然,這樣的GreenFan售價絕對不會便宜,建議售價為33800日圓,有興趣、有能力的聯發科或原相讀者們,等你們衝啦~~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天氣熱了,新DV快到了

大概是最近天氣一下子變熱了,來逛一天一杯酒的人也多了起來,不過很顯然並不是衝著我「冰人」的名號而來,而是為了我去年的Sanyo電風扇的開箱文來的。

不過很遺憾的是,那台電風扇搞不好全台灣就這麼一兩台...真是殘念(心裡偷笑)。不過,這天氣也熱得太快了,就像...就像我已經決定了本人2010年購入的家用型DV了一樣快。


這是一台水貨機種,而且令人驚訝的是,還是二手貨(冰人我極少入手二手貨);不過原擁有者非常的阿撒力,將幾乎是全新的機器,用相當便宜的價格出讓給我;在此先向原擁有者912兄致謝,我一定會好好的善用、愛護這台機器的。

明天應該就會到貨,請期待我的開箱^__^(應該只有我自己在期待啦!)

2010年5月1日 星期六

三菱 Cleansui 水流感知蛇口直結淨水器 - CSP601

蛇口直結是日文漢字,蛇口指的是水龍頭,直結的意思是直接連結;所以,蛇口直結淨水器,用中文來說就是水龍頭直接連結的淨水器。

很多時候雖然日文漢字(或日式中文)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例如:卡哇伊、人妻、中出、寫真...(嗯...好像把三個頓號拿掉就不會覺得怪了);不過不得不承認,不只是異國情調,日文漢字還是有其簡潔有力的部分。

接著,我一定要說一件今天發生的事情,我今天在公司大樓的電梯裡遇到依能靜(是!我故意的,免得被搜尋引擎找到),說起來非常非常的慚愧,這麼知名的藝人我竟然沒能在第一眼就認出來。不像之前在電梯理遇到的藝人一般低調遮掩,今天的依小姐妝上得十分濃烈,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股與眾不同的氣氛。

其實這還不是最讓我覺得慚愧的部分...不過今天本文的重點不在此,我們先回來介紹三菱 Cleansui CSP601淨水器,等介紹完我再來把我覺得最慚愧的部分說完。

廠牌三菱
品名Cleansui CSP601
購入價格NTD3000
購入場所Yahoo!奇摩拍賣
購入時間Apr. 2010

Cleansui CSP601是日本三菱在今年四月份開始銷售的最新型的蛇口直結型淨水器,CSP601有兩個最主要的功能,一個是號稱日本最強的蛇口直結淨水器濾心,另一個則是可以感知水流量與過濾壽命的LCD顯示。

CSP601搭配的HGC9S濾心,強調除了可以去除大部分(請注意只是大部分,約80%)由家庭用品品質表示法規定去除的13種物質(JIS S 3201規範測定)之外,還可以去除淨水器協會制定的規格基準下的2種物質(JWPAS B.100規範測定)來源)。所以官方用13+2的標語來作為超強淨化能力的宣傳(超強是與其他蛇口直結型淨水器濾心作比較,而不是以全尺寸的濾/整水器前置濾心為比較對象)。

傳統直結式淨水器最為人所詬病或質疑的部分,就是那麼小的濾心過濾效率本來就不怎麼樣了,又一旦水龍頭的水開得比較大,其過濾效能實在令人擔心。不過,這樣的顧慮在CSP601上面,總算是獲得了解決;因為CSP601首次搭載了可以感知水流流速的感應器,一旦水龍頭的水流速超過設定值,便會在LCD螢幕上顯示,提醒使用者要將水關小一點,以免降低過濾效能。除此之外,有了水流流速感知器,CSP601的濾心壽命計數器(HGC9S濾心的壽命是900L),便可更精準的估計實際流經濾心的淨水量,來提供高準度的濾心壽命估計值。

擁有了如此強而有力的流量估計功能,在LCD的設計上當然也要花點心思,讓使用者可以更直覺地感受到科技帶來的幫助啊!CSP601的單色LCD螢幕的解析度與尺寸在此類淨水器當中,算是出類拔萃了。除了可以顯示濾心剩餘壽命之外(從900L開始倒數),還可以顯示把水關小一點、電池交換等等資訊。更更更炫的是,當在使用過濾功能的時候,LCD上半部會顯示濾心壽命,下半部則顯示波浪的動畫;水流速高,波浪便動得快,水流速低,波浪便動得慢。我覺得只差沒有淺藍色背光了,不然這個設計的炫度真的是破表。


再來是安裝的部分,CSP601隨附一組各種日規水龍頭適用的專用接環,不過這些接環都完全無法與我家的水龍頭接合;所以,就像我之前的東麗淨水器一樣,只有拿出萬用接環才有辦法。所謂的萬用接環就是用四根螺絲把接環跟水龍頭鎖緊,所以你只需要一支平頭一字起子,跟一點巧勁,就可以完成。當然醜是醜了點,不過重點是能用就好。

安裝完成後,只要扳動左方的開關,就可以切換淨水、原水與蓮蓬頭模式原水(我也不知道怎麼形容)三種供水模式。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淨水模式時,不可以用熱水;需要用熱水時,請切到原水模式,因為熱水會直接破壞濾心的過濾效果。

最後,裝設直結式淨水器的我,還不會傻到拿過濾的淨水來生飲,我一定還是會煮開了再飲用。畢竟我覺得這種簡易型的過濾裝置,還不足以應付台灣的水質。如果真要生飲,請參考具有多道前置濾心的淨水機種。而我之所以不考慮前置濾心的淨水機,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痛恨(我真的恨得要死)換前置濾心。每次都得用上吃奶的力氣,還搞得全身濕淋淋(有換過的人就知道我在說什麼)。接下來請看新增設的單元:開箱圖集


****************************************************************************************
最後到了我要繼續說明見到依能靜小姐而真的讓我羞愧得無法自拔的後續了:

依能靜小姐作為我從初中開始就打從心底,讓我無法自拔地...不喜歡、不認同、不欣賞、不想談論的一名藝人;這二十年來,我苦守寒窯、始終如一地堅守我的信念。其間,甚至還因此與當時的女友(現在的老婆)針鋒相對過(當時依小姐出版了一本好像是記錄還是描述與哈林苦戀數十年的心情的書,那本書似乎頗得她的好評,大概是有某種移情作用在裡面吧!)。到後來依能靜小姐發生婚變,自毀長城而讓我終有機會反將老婆一軍,在多年的對峙之後,取得最後的勝利。

不過,那時我的心情其實不是高興的...證明一件我憑直覺認為是錯的、不對的、不好的事情或人,其實沒什麼值得好高興的。對於依能靜小姐,我當然完全是個陌生人,但是因為依能靜小姐其實不是一般的藝人,因為除了影劇新聞或依能靜小姐本身擔綱的電影或音樂的正規演出之外,她實在作了很多其他各種形式的曝光與露出。當然,有些是出於自由意志,也有很多是媒體因其知名度而刻意追捧。

但是結論就是,我從這些資訊知道她是一個對於真、對於誠實,十分認真的人。我也真的認識交往過有類似特質的女孩子,所以我也特別瞭解對於真與誠實懷有夢想的人的問題。

真與誠實都是一種中介的態度,你總是必須找到一個受詞或對象,讓真與誠實有所依靠;例如說:我對的態度是很真很誠實的,因此我一旦感覺不到愛了,我就必須說出來或付諸行動。我年輕的時候也是認同這樣的,感覺對了,就是對了!

所以,承諾因此而不存在,但這也是對的,因為對於真與誠實的堅持。

但是這畢竟是一條難走的路,而我可以分辨得出來,有哪些人是真的對於真與誠實有堅持;而哪些人只是想讓自己看起來有堅持,而任意妄為。

所以作為依能靜小姐從小到大最忠實的反對派,我竟然沒能在電梯裡認出她來,實在是一件難以令人啟齒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