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三年已經渡過,就讓我用無論如何不能留級的心情繼續吧~

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消解令人冷感的直流風 Air Wing Pro2 開箱

其實我不是想抱怨,我們家那花了我近二十萬的號稱日本第一的冷暖直流變頻一對四的室外機,配上四台室內機的冷氣系統,這兩年用下來,還真的讓我覺得又愛又恨......不過這不是今天的重點。

今天的重點是如何消解開冷氣睡覺時,冷風吹拂的冷感。

還記得當初07年剛般進來的時候,主臥還沒床,所以那時一家三口擠在兩坪的和室睡覺;八月天還是很熱,所以就開了冷氣。可是不管怎麼調整出風方向,都會覺得冷風徐來,硬著頭皮睡下去的結果就是,三個人都感冒了。

(也許是我比較笨,當初不知道是聽信誰的謠言要買一對四機種的...)

這跟一對四有關係,也沒有關係,反正就是既使喚到大主臥睡覺後,我還是得時時煩惱睡眠時,冷氣風口的方向問題。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畢竟只有大人就算了,但何況家裡還有視毯子為無物的小朋友,我需要找一個可以解決這個困擾的方案。直到我在日本的購物網站找到了下面這個東西:



廠牌Daian Services
品名Air Wing Pro2
購入價格日幣2980一支
購入場所Yahoo!JP Shopping(EZ Import)
購入時間Apr. 2010



這東西要說明起來就是像下面這樣:


簡而言之,就是可以直接以外力改變冷氣的風向的一個東西:


你們知道冰人我對於這種超乎想像的夢幻商品最沒有抵抗力了,就算再貴,也要想辦法搞到手,所以,今天就可以來開箱了:


安裝的方式也非常簡便:


#1 將隨附的隔熱裁四片,依序將背膠撕下,黏貼在導風板內側;隔熱材是為了避免導風板滴水而配置的。

#2 調整好導風板的葉片角度,鎖緊。

#3 將固定板的背膠撕下來,貼在冷氣的外罩上。此背膠十分牢靠,所以黏貼的時候務必小心,一旦黏上去了就很難再弄下來重貼!

#4 把隨附的防墜落線(兩條)依照使用說明綁在導風板與冷氣導風片上(日本人的龜毛,由此可見)。

#5 將導風板的支架順著固定板上的槽溝滑入,這樣就搞定了!

裝起來之後,就像下面這樣子:


OK!實際使用上來說呢......就留給下一篇吧!畢竟今天這種天氣,適合開箱,但不適合開冷氣啊!

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

2010春季最值得買的DV?!

一直到現在我也還沒下手買家用DV,其實我也是很猶豫,TM700看起來很不錯,只可惜售價高昂,CX550V雖然便宜一點點,可是對比日本當地售價,台灣水貨的賣價也算是高了。所以,今天突發奇想,想拿幾台DV嘗試做個性能/價格比較的表格,比較方式想當然爾不是很正統嚴謹,所以大家看看就好,別特別放在心上。


接下來說明一下各欄位的定義與資料來源:

廠牌、型號就不多說了,直接跳Slashcam分數,Slashcam是我之前提過的一個德國網站,它都會給所有測試過的型號一個分數,我就拿這個分數當作是各機種的性能分數。由於Sony CX370並未在德國販售,國外販售型號為CX350,儲存容量規格略有差異,但其他主要規格不變。

日本最低價的資料來自於2010/4/25日晚上約11點左右,從日本Kakaku.com的各型號的價格比較得來的,這個價格的最安值,通常一日數變,但通常變動不會太劇烈。但是,有的時候最低價的店家卻未必買得到,此欄位標示單位為日幣。

換算台幣的資料是拿日本最低價的日幣資料以0.351的匯率,換算為台幣。為什麼是0.351?這是我常用的EZ Import今天的日幣匯率,因為以我個人而言,透過代購商還是直接採購日本網站商品的主要方式。拿代購商的匯率來算,會比較貼近實際價格(透過EZ Import買DV,除了手續費、運費、匯費之外,還要多付NTD1500的稅費,這些費用並沒有加上去)。

數位達人價格是我從數位達人在Yahoo!奇摩拍賣所刊登的水貨販售價格而來的,為什麼我只蒐集數位達人的售價?是我比較喜歡數位達人嗎?當然不是,我只是為了查價方便,數位達人的貨還蠻齊的,雖然不一定都有現貨,但是至少都查得到價格。又雖然數位達人的售價往往也不是全拍賣最低的,但是多半只貴個一、兩千塊。有興趣的人可以逕自前往拍賣搜尋商品最低售價。

介面語言欄位是說明在台販水貨的介面語言,台販水貨的價格往往會因為介面語言的不同而有高低差別,所以特別列出來以資區別。

Sc性價比,這個欄位的用意是比較一下要用台販水貨的價格買Slashcam的每一分要花多少錢,計算的公式是 數位達人價格 除以 Slashcam分數

溢價比,此欄位的用意是比較台販水貨的售價超出以換算為台幣的日本最低價多少,計算的公式是 數位達人價格 除以 換算台幣 減1

所以最重要的兩個欄位就是最後面的兩個欄位;

Sc性價比的部分CX370以Slashcam每一分要花NTD84去買而榮登性價比的冠軍,相較於TM700要花上NTD103去買,算起來確實是划算多了。非常適合推薦給有預算限制的消費者,其實這樣的事實也反映在日本本地的銷售成績上。

但是,這樣的性價比其實還是要把完整的規格都看仔細了,仔細評估自己的需求才是正確的方式。

溢價比的部分則反過來,TM700雖然售價最貴,但是台販水貨竟意外地相對便宜許多。Sony的兩台的溢價比都高達35%,看起來似乎是水貨商賺很大,不過這是有原因的,日本國販售之CX系列都僅有日文介面,台販水貨則有繁中介面,輸入地應不是日本,所以兩相比較價差會大許多,又台販CX系列還有純日本輸入的日文介面機可以選擇,售價方面相對便宜。

所以比較了一下,可以發現台灣使用者確實還是蠻需要繁中介面的,這個需求還是很強啊!當然,對於預算有限的消費者,可以多多考慮一下。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作夢才會夢到的吸塵器刷頭

我覺得...台灣是一個有點奇怪的地方,不知道是大家錢太多了還是怎樣,許多高檔貨在台灣,既使售價並不合理,或並不適合台灣使用,但是大家還是搶著開箱。但是有些看似不起眼但是功能性極高的小物,你想買還買不到,除非付出絕對的熱情,千里迢迢從國外請回家。

我,雖然不是買吸塵器的專家,我這輩子擁有過的吸塵器,就是那兩台(而且最近買的那台,還被我嫌棄吐曹);但是,說到使用吸塵器,我可是滿懷積存的怨念與非份的想像......

基於以上的怨念、想像,並且加上我對於龜毛的日本人的民族性的瞭解,我知道我一定找得到可以消解我的怨念與滿足我的想像的吸塵器小物。果不其然,龜毛的日本人從來沒讓我失望過,讓我找到了這些東西...


首先介紹我的夢幻刷頭一號,超扁型短毛鴨嘴刷頭


這隻刷頭的特點就是它吶只有2cm的高度,可以讓你深入各種縫隙中,清潔你一輩子可能也不會想到可以用吸塵器去吸的地方,例如:


這隻刷頭實在是太好用了,就算只是拿來清潔一般開放性的平面,也會因為它的刷頭長度,而大幅增進清潔的效率;我甚至會拿來取代主刷頭,直接拿來趴在地上清地板。

接下來介紹夢幻刷頭二號,氣動旋轉賓士紗窗刷頭


這隻刷頭跟賓士的關係就僅僅在於它吶三星狀的氣動旋轉刷毛,除此之外,這隻刷頭專門用來對付諸如,冷氣濾網或紗窗這類頑強而且容易卡灰塵的物品。


有經驗的讀者一定知道,一般吸塵器所隨附的長毛刷頭在對付濾網或紗窗的時候,你得不斷的來回,利用刷毛把塵埃刷掉。但是這個賓士刷頭,因為其內有一個可以旋轉的三葉刷毛,可以讓你省下來回刷動的力氣,只要按部就班地移動刷頭即可。這是不是很夢幻呢?

然後是我的夢幻刷頭三號,長毛布織品衣物刷頭


對於吊在衣櫃裡的不常穿的衣服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等要穿的時候拿起來結果塵埃滿天飛?那麼相信我,你需要跟我一樣正是這樣的刷頭;要拿來吸輕薄的棉毯、毛毯也很適合喔!



我的夢幻刷頭第四彈,三段伸縮刷頭


恩~~這個刷頭其實很多高檔吸塵器都有附了啦,日立的還可以彎頭,所以,嘿嘿,因為我的VC-3000X沒有附,所以嘿嘿,還是硬著頭皮買了。

我的夢幻刷頭最後一號,寢具專用拍打刷頭。(打死我也不會說這是塵蹣專用吸頭,這是寢具專用,寢具裡有什麼它就吸什麼;這個世界上還沒有真正的塵蹣專用吸頭)


這套棉被寢具專用刷頭,其拍打效果是純機械式的,也就是說其內圈的拍打機構,是由兩個導輪所帶動的,並不是電動的。當你努力在棉被上移動的時候,其內圈的機構會以四倍導輪的速度旋轉,藉以拍打棉被枕頭。好處是,便宜;壞處是,操作起來得使點勁。

介紹完了我的刷頭夢幻隊伍,這些夢幻隊親和力很高,隨附轉接頭,可以對應絕大多數的吸塵器;所以,你也跟我一樣對吸塵器抱有怨念或想像嗎?欬欬......可能真的要發夢了

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黴菌、空氣清淨機與部落格

雖然有專家指出部落格有逐漸被微網誌取代的趨勢,但我相信對於大部分像我一樣的沒時間搞微網誌,但是又對於想說想寫想記錄什麼的人,還是會繼續擁抱部落格才是。畢竟表達是一種人類共通的本能,而最後則是以期望被瞭解為終極的願望。

但是,網路上有很多人,其實並不單純地以這樣簡單的出發點在從事書寫的手指運動;有人看準了人性與系統機制上的漏洞,運用各種管道,無所不用其極地製造垃圾資訊,騙取點擊(請參考舊文:網路的毒瘤:SPAM)。

所以,像我這一種悶頭苦幹的部落客,其實還真的蠻難能可貴的(自我感覺良好),雖然大部分的時候受限於靈感與智識,知道自己寫出來的東西大抵不值一顧;不過既使如此,追求所傳達資訊的正確性與全面性的部分,我自覺已經是盡力了。

所以連寫篇通順的文章都趕到吃力的我,當然更不可能有那個腦筋來經營部落格,雖然我還在網路公司當Search PM,但那畢竟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情。所以我完全地佩服那些既會寫能寫又有經營頭腦的部落客,一天數萬甚至數十萬的pageview真的是超級厲害的,而且也千萬不要小看這些pageview所帶來的影響力......特別是那些可以動搖你購物決策的所謂的敗家誌開箱/勸敗文

所以,延續我上面內容的脈絡,我接下來要切入正題了,就是黴菌、空氣清淨機與部落格

(掀桌)這些事情到底有什麼關係啊!?

(微笑)這些事情有著一種微妙的關係喔!所以,我想我需要先瞭解一下黴菌是什麼(圍毆)...

黴菌的學名是「真菌」,屬於微生物的一種,微生物依粒子大小與特性可分為 5 大類,分別是濾過性病毒、細菌、放射菌、真菌(黴菌)及藻類......黴菌的生長一定要有可以取得營養、溫暖及潮濕三個條件。黴菌適合生長在氣溫攝氏 15 ~ 20 度,而且潮濕的地方。黴菌的孢子在空氣中飄浮著,隨時會附生到各種東西上。當生長的條件適合時,就會從孢子長出菌絲進行繁殖......台灣氣候濕熱是適合黴菌生長的好環境,尤其是飄浮在空氣中的黴菌孢子或代謝物,易成為人類的過敏原,引發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結膜炎、腸胃炎、皮膚炎等過敏症。 出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黴菌與健康,作者:廖芳陞 新樓基督教醫院

其實不蠻你們說,既使如此,我到目前為止對於如何把黴菌、空氣清淨機與寫部落格這三件事情連結起來還是毫無頭緒(圍毆);但是,相信我就快要有線索了。

先從簡單的著手,我先來連結黴菌與空氣清淨機的關係。

其實...幾乎所有的市售空氣清淨機,都或多或少會在其宣傳資料中,揭露其對於抑制黴菌生長的功效!嚴謹一點的會附上第三方實驗室所做的實驗結果,或者單純的以比較圖來宣達類似的概念,例如這樣

難道真的所有的空氣清淨機都有抑制黴菌生長的功效嗎?開玩笑吧!?一台上萬的空清機難道在抑制黴菌方面跟一台數千塊的效果一樣嗎?感覺起來要抑制黴菌似乎是一種特異功能才對吧!怎麼可以輕輕鬆鬆地用幾千塊的空清機打發呢?

其實,真正的原因埋藏在我上面引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黴菌與健康一文中關於黴菌生長的部分,讓我們再來看一次:

黴菌的生長一定要有可以取得營養溫暖潮濕三個條件

一般市售空清機既然無法控制室內溫度與濕度,那麼唯一可以發揮作用的就是抑制黴菌取得營養而生長的部分了,那到底黴菌依賴哪些營養而生長呢?

大體來說就是有機物(當然也有例外的狀況,細節我暫時找不到第一手資料)

那麼灰塵算不算是適合黴菌生長的環境呢?當然是!所以,一旦瞭解這樣的事實,便會對於任何一台空清機也能抑制黴菌生長這件事情感到釋懷了吧!

所以,在任何一個受控制的環境中,拿空氣中懸浮物較少與一般的情況來做黴菌生長的對比,想當然爾,不用比也知道,當然是消除黴菌生長的營養要素之一的那測試組會比較好。

已經解決了黴菌與空氣清淨機之間的關連之後,接下來就要連結部落格了。

我思考了很久,終於想到一個完美的方式來連結黴菌、空氣清淨機與部落格,那就是...請用搜尋引擎:搜尋結果1搜尋結果2,來取得我不外傳的連結心法。

這最終是一個道德命題,而不是技術或知識問答,也許我太過於嚴格了,而且患了嚴重的自我感覺良好症;因為我畢竟一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部落客......敢來討論責任?!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傳統的極致Toshiba Quie靜音吸塵器VC-3000X開箱

這篇新世代吸塵器的開箱文實在是撐了很久,其實不光是寫開箱文寫很久,就連從代購網下訂單,然後等待到貨的時間也是很久,最後等待選購的刷頭配件到齊竟然也花了兩個多禮拜的時間;我自己也是備受煎熬,真的是等到花兒都哭了(嗚~~)。

好了!廢話少說,馬上就來看看今天要為各位介紹的Toshiba Quie超靜音吸塵器VC-3000X,請先看購入履歷:

廠牌Toshiba
品名Quie VC-3000X-W吸塵器
購入價格NTD:17862(含國際、內運費、代購服務費)
購入場所Yahoo!JP拍賣(EZ Import)
購入時間Apr. 2010




好!各位記者先生小姐,我知道各位對於的這個決定一定有很多疑問,那麼我就先來回答各位的問題好了,請各位依序發問謝謝。

問:餒~~不便宜耶~真的有那麼好嗎?
答:其實我也沒想到會那麼貴(握拳),當初拍賣上的購買價是37800日幣(已經不算便宜了),加上轉帳費300日幣(真貴),還有消費稅1890日幣,以及日本國內運費1500日幣,這樣就是41490日幣了。代購網當時匯率為0.3576,所以光這樣就是14837台幣。

然後問題來了,我原本以為含箱重量是7.4KG(官網上這樣寫的),但是實際重量竟然達到9.3KG,所以國際運費高達台幣2775(真是人算不如天算,這告訴我們下次記得多多利用代購網的發問功能先跟商家問清楚整箱重量再說...),然後是國內快遞160再加上代標服務費250......至於好不好,我待會再說。


問:日規家電輸入電壓是100V跟台灣不合吧?保固維修怎麼辦?
答:告訴你們一件事,因為我辦公椅坐久了,所以脖子很硬(圍毆)。對於這種高耗能日規電器,其實我也是會擔心的,畢竟維修無門,所以我特地買了一個1500W的100V降壓器專門伺候。

要是真的被我用壞了,那就資源回收吧!

問:同樣是靜音吸塵器,為何不考慮Sharp EC-VX210或Hitachi的CV-RS3100?
答:因為這樣花錢我才會覺得爽,下一位!

問:這樣是爽在哪裡?
答:因為Sharp的EC-VX210已經有很多開箱文了,我不想再浪費我寶貴的金錢在一台已經被開箱開爛的機器上。至於CV-RS3100,其實我當初也是非常想買,但是我前一台機器就是Hitachi的,所以我這次就想買台Toshiba來玩看看;更何況VC-3000X其實也是一台可以跟上面兩台相提並論的靜音吸塵器。

問:那可以請你介紹一下Toshiba VC-3000X的特點嗎?
答:非常樂意!我想VC-3000X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是一台標榜靜音的吸塵器。為了降低吸塵器運轉的噪音,研發人員花費了許多心思在各方面,希望能讓使用VC-3000X是一種對於鄰居是一種展現善意的方式。

在馬達的部分,採用了彈簧避震與吸音材質的包覆,讓主機在運轉時,不會發出令人懊惱的共振噪音。研發人員又在主刷頭的滾輪採用了彈簧避震機構,讓刷頭的操作更為輕柔寧靜。

在排氣清淨度方面,VC-3000X採用了含ULPA濾網在內一共五道濾網,用來過濾微塵(如果你覺得用過敏原這三個字看起來比較爽也OK)與異味。

而且不瞞你們說,那塊可水洗的ULPA濾網還真是好大一片,很有誠意!(問:大就是比較好嗎?答:......看得爽就好,who cares!)

其實,除此之外,風塵過濾盒裡面的濾網用的是不銹鋼的超細網目濾網,看起來真的很爽,爽到爆了。

另外在易用度方面,手把控制是一定要的ㄋ!而且一共有四段吸力調整ㄋ~~

短毛刷頭一共有兩組,手把附近一組,延長管末端一組。

更可怕的是,竟然還有附LED照明......

最後在吸力持續方面,VC-3000X擁有ULPA濾網自淨功能,在每次按下停止按鈕後,ULPA濾網後會有一組以電動齒輪帶動的機構會彈動濾網,將沾附濾網上的灰塵抖落;同時,濾網上方會吹出帶有低濃度臭氧的氣流,讓塵埃回到過濾行程中再次被過濾。


問:請問VC-3000X有什麼缺點嗎?你推薦這台吸塵器嗎?
答:VC-3000X的缺點就是,它還不夠靜音。我覺得最主要的問題是,電動刷頭的運轉噪音甚至比主機馬達的聲音還要大,實測噪音值大約65分貝,關閉電動刷頭後,噪音降到60分貝。但是既使是60分貝,我個人覺得還是沒辦法在一個有兩個已經睡著的小朋友的公寓內,進行夜間清掃的作業。

所以,嚴格來說VC-3000X的靜音任務是完全的失敗,但是,如果說你的期望值是不希望影響鄰居,那麼我覺得VC-3000X的達成率是100%。沒錯!這個世界就是這麼殘酷。

另外,刷頭操作靈活度的部分有兩個項目被我扣分,因為你沒有辦法如Hitachi的CV-RS3100般把刷頭壓到幾乎跟地面平行;另外一個項目是主刷頭的高度過高,有些低矮的地方沒有辦法深入。

最後,我覺得VC-3000X的過濾機制太複雜了,清理起來不甚方便,雖然一樣採取風塵分離的方式,但是Hitachi的設計就比較簡易,清理起來也方便。

問:那最後你推薦Toshiba的這台VC-3000X嗎?
答:我個人非常推獎它的排氣清淨度,但是除此之外,其實在其他方面都多少有些扣分。嚴格來說,VC-3000X不是一台非常易於清理的吸塵器,要有一些耐心與愛心;在易用度方面也不是全無缺點,寧靜度方面也不是極致。但是對於地面的清潔能力(吸力),我個人是非常的滿意。

所以,總結就是,這是一台在各方面性能都很平均的吸塵器,也許你會覺得有些平庸,但是對於早已習慣於清理吸塵器與機構設計的人而言,VC-3000X確實是一台極致的吸塵器,雖然在某些方面不是那麼容易被一般消費者所認同就是了。

問:你不是說還有選購的刷頭嗎?在哪裡?
答:目前在我家裡,但是我還沒有時間一一拿出來試用,但是我相信這些刷頭絕對有看頭;所以,老話一句,敬請期待嘍!

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新世代吸塵器採購指南

如果有人跟我一樣依賴吸塵器如此之深,那麼應該會同意我把吸塵器,歸類為治療系家電,而不只是生活家電......


當然,我最愛的還是能夠驅策強大的吸塵器,把灰塵毛髮全部集中,最後可以輕鬆丟棄這一整個流程啦!(至於其他的額外功能,咳咳...)


圖片出處:I WANT YOUR SEX

但是實際上常常使用吸塵器的人都知道,大部分的時候用吸塵器打掃這件事情,其實並不輕鬆愜意;例如:運轉聲太吵、刷頭操作不順場、主機移動旋轉不靈活、缺少特殊刷頭結果只能用來吸地、清理不便又易二次污染、排氣有臭味或不夠乾淨、用久了吸力下降......


史上最強之Miele

而新世代的吸塵器,雖然售價高昂,不過卻也在上述的許多面向作了改善與加強的努力,讓用吸塵器這件事情變得不僅只能拿來吸地,或是終生吸力不墜,甚至是空氣清淨...但是,當廠商宣傳的花樣與噱頭越多,消費者卻容易落入廠商宣傳的手段中,反而忘記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家是什麼樣的環境、自己過去使用吸塵器的經驗與偏好。

所以如何挑選一台最適合自己的吸塵器,就是每一個消費決策者該作的功課;而我就為了買新的吸塵器,花了很多時間上網與實地訪查,最後才下定決心買了一台台灣從來沒有人買過的吸塵器...(謎之音:你就只是想要開箱吧!)

在這過程中,我慢慢累積、歸納了一些對新吸塵器的需求清單與個人的心得,這邊就條列出來給大家作個參考。

第一、我的新吸塵器一定不能比我現在的Hitachi CV-SH10T還要大聲

說不能比CV-SH10T大聲其實是含蓄而含混的說法,因為每一台吸塵器的最大功率、吸力不同,可調整的吸力段數也不一樣,這個世界上,除了日本工業標準JIS有對真空吸塵器的噪音規格有設定比較標準之外,不然要比大小聲還真的只能從網路上的使用經驗來作粗略的判斷。所以,在噪音抑制的性能方面,原則上我也只能從有在日本販售,並且據實標示的機型去比較。

在這個方面,能在靜音性能去作宣傳的還是日系廠商如:Sharp、Hitachi與Toshiba。另外有一個遊走灰色地帶的高檔品牌則是Miele,網路上有人說算小聲了,但是沒有實測數據,口說無憑;甚至連Miele日本官網的詳細規格也未列出,只好先給個大問號。另外,Dyson的日本官網則是很豪氣的根本不提供詳細規格,大概是對於自己的產品太有自信了。

第二、排氣要夠清淨,HEPA等級以上濾網必要

這個部分又是另一個讓人眼花撩亂的部分了,先從需求面來說,很多人購入頂級吸塵器的原因是希望可以吸寢具來過濾塵蹣或其他過敏原,但是我上網查了一下相關資訊發現,塵蹣的成蟲大小大約400~100µm,其排泄物大小約30~10µm;花粉過敏原約大於10µm,一般寵物過敏原約大於6µm。所以,原則上來說這些過敏原的體積大小都不算小,因此用最高標準來判斷,只要採用HEPA等級(過濾0.3µm以上的微塵/物的效率為99.97%以上)濾網的吸塵器,原則上都可以完滿達成任務。

有些吸塵器甚至標榜HEPA 12級的過濾能力來強調過濾性能,不過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HEPA就是HEPA沒有什麼幾級的分類,多半冠上多少級的其實是混用美國冷凍與空調工程協會ASHRAE的MERV rating,但是依據MERV rating,12級表示可以過濾以75%的效率過濾1µm以上的微塵...(這個比HEPA規定的標準還差)所以HEPA 12級這個還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標示法。(以上說法其實都是從網路上求來的,如果有謬誤之處還請多多賜教)

但是,其實不是用上了HEPA就是排氣清淨的保證,最重要的部分還是機體設計上,是否可以確保在空氣輸送的管道中沒有縫隙或不密合之處,讓髒空氣在通過HEPA濾網前洩漏出來,反而再次污染了空氣;這才是真功夫的所在。不過這個部分其實也是很難加以認證的,所以基本上只能挑選有經驗大廠的產品為優先考量了。

第三,使用操作要方便

以我個人而言,使用方便的要項不過就是主地板刷頭轉向要靈活要有手把控制集塵盒(袋)清潔要便利主機不能太重與牽引靈活...說的簡單,但是做起來難。

說到便利性這一項,我覺得還是日系產品還是大幅勝出,特別是Hitachi,以我使用CV-SH10T這麼多年來的經驗,我對於它在便利度上的設計幾乎沒有怨言,除了主機牽引靈活度上還有改進的空間,畢竟前出式的吸塵管,在狹小空間移動的時候,卡到牆壁或東西的機率還是蠻高的;所以這次我特別考慮了非前出式吸塵管的機種來嘗試一下。



第四,不能只拿來吸地,還要有些別的...

我的想法是說,如果吸塵器只能用來吸地,那麼實在是一種浪費;但是這極度依賴到刷頭的設計與性能。所以如果能有更多應付不同需求功能的刷頭可以替換,那麼這便是一種超級加分。不過這邊想要特別說的是......很多在台灣販售的吸塵器廠商很喜歡把任何一種電動或氣動刷頭冠上「吸塵蹣刷頭」的稱號。老實說,我對於這樣掛羊頭賣狗肉的伎倆十分的感冒。

如我之前所說,塵蹣的體積就是那樣大,用什麼刷頭其實沒有任何的影響。刷頭應用的差別其實應該是依據所適用的材質物體,例如吸短毛地毯、長毛地毯、棉被枕頭等等...至於吸塵蹣刷頭那還真的是所有的刷頭都適用才對。

最後,價錢不能太貴,兩萬塊台幣為限

很多東西貴,當然是貴得有其道理;但是,總會有個可以忍受的上限。像吸塵器這種低關心度商品,要花上萬塊就已經有點誇張了,超過兩萬也真的是太超過了。這是我問過許多年收百萬的人認為的上限,那你覺得呢?

以上是我個人對於新世代吸塵器的採購指南與心得,當然適合我的,不見得適合你,但是多少可以參考一下。下一篇就是我購入的新吸塵器的開箱了,敬請期待。

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

Panasonic TM700也有災情?冷卻風扇噪音~~

繼Sony 550系被爆出廣角端不自然畫面的問題後,後市看好的Panasonic HDC-TM700也在正式鋪貨後,遭使用者爆料說在安靜的場景拍攝時,會錄下機身冷卻風扇噪音的問題 @__@



這故事是這樣啦!因為跟其他家不同,Panasonic的頂級DV機身上都有設置冷卻風扇(TM300以來就有了);當拍攝中,風扇運作時,只要環境夠安靜,拍攝者是可以聽得到風扇運轉聲音


那有人就出來爆料說他聽得到TM700錄下的風扇噪音聲,還舉證;不過接下來的討論就開始進入聽力大亂鬥的階段,一直到有個人把下面這張5.1聲道的圖貼了出來,這才讓大家都看到了噪音,圖中左聲道確實比右聲道又大聲一點點...


不過大體上,認為這個問題不影響實際拍攝的人還是佔了大多數...包括我在內!

另外,TM700雖然沒有熱靴,但至少還是有冷靴,位於右側機身上,使用時需要把支架裝上即可。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是復仇還是擺爛?Canon HF S21危機浮現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句話是用來期勉學子們要努力念書,不然會分發不到台、清、交,前途無亮;其實這句話套用在寡佔,而且進入門檻極高的頂級家用DV市場也非常適合。

今天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拿2010年各家的旗艦機種來跟2009年的前代機種比較,看看到底今年的機種比去年進步多少,這樣就知道到底是誰在不進則退了。

當然,有系統性的客觀公正的評比是需要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最好還能把評鑑量化,我當然沒這種能力,小寺信良的評測也沒辦法;不過還好,這個世界上還有德國人,德國人弄了個網站叫做Slashcam,這個網站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有系統地去評鑑所有它們能借到的camcorder,然後還做了一個比較系統

我真的覺得...還好這個世界上有德國人...願意去做這種無聊但是挺有價值的事情。

不多說,就來看看Slashcam針對HF S11與HF S21的評比差異吧!


蠻遺憾的是,HF S21的分數只比HF S11多了兩分,而且在結論的部分,Slashcam的編輯還給了HF S21很難看的評價。(HF S21的總分甚至比下位機種M31的還低......)

接下來我們看Panasonic的TM700與TM350的評比:

如果我們不看絕對分數,單看兩個分數差距的百分比,TM700比TM350的分數增加了11%!

對於這樣的結果,其實當然有很多東西可以討論(例如Sony SR12的分數就比XR520V還高...),但是也沒有必要鑽牛角尖。評比的東西真的是看看就好,請還是務必以個人需求與偏好為出發點,最好是實際看過摸過之後再做決定。

至於Sony與JVC今年最新機種的評測尚未出現,所以就待日後再補吧!(應該會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