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三年已經渡過,就讓我用無論如何不能留級的心情繼續吧~

2010年2月26日 星期五

ASCII.jp集評 CX550V、HF S21、HM1

日本的ASCII.jp在二月三號推出了2010年春季頂級旗艦DV的集評文章:上位機種は一味違う!? HDビデオカメラ最強画質対決,文中比較了Sony CX550V、Canon HF S21與JVC HM1三台頂級旗艦在畫質上的差異。

首先比較各機在最高畫質模式(流量24Mbps),在逆光狀態下拍攝一攔沙壩瀑布的場景;藉由高動態的流動的畫面來區別畫質的差異。我將ASCII.jp對於此場景的sample檔案轉貼如下,各位務必自己下載來看看。

CX550V,按右鍵另存
HF S21,按右鍵另存
HM1,按右鍵另存

在我實際下載影片反覆觀看比較數十遍之後,首先發現這三台機器所採用的鏡頭,在抗躍光方面都不太行;若真要挑出比較差的,那麼就是CX550V了,鬼影在畫面上十分明顯,所以使用CX550V時,請盡量避免逆光拍攝。


在自動曝光方面,HM1跟CX550V都有曝光過度的傾向,HM1尤其嚴重,不知道是不是跟採用了裏面照射型高感光元件有所牽連。相較而言,HF S21的自動曝光就比較正確自然(請注意畫面右下角的石頭表面的細節,HM1跟CX550V都爆掉了,僅HF S21還蠻完整的保留著),不過因為如此,HF S21也失去一些暗部的細節(請注意對岸樹林的枯枝),當然補救的方式就是手動調整了。


另外在細節的呈現上,HM1的表現最好,對岸樹林的綠葉隨風飄盪的細節歷歷在目,果然高像素感光元件還是有其壓倒性的優勢(不過HM1的鏡頭完全沒有廣角可言...)。HF S21跟CX550V大概是在同一個水準,不過仔細看畫面右邊的石牆(HM1的影片因為畫角的關係,石牆並沒有入鏡),我覺得HF S21還是捕捉到了比較多的細節;至於CX550V則是略遜於一籌,整體畫面略嫌平版,並沒有把場景的深度表現出來。


最後比較在24Mbps的流量下,瀑布水流的呈現是否自然;我覺得HM1跟CX550V在水流動態的紀錄上都差不多,反而是HF S21的水流看起來似乎有些格數不足的傾向。後來看了一下sample影片格式內容,才發現HF S21是以24p格式記錄的,而HM1與CX550V都是以60i格式記錄的。老實說這還真的有點扯,不知道是編輯部放錯影片檔案,還是怎樣?!搞這種烏龍......(還HF S21清白來)

接下來ASCII.jp測試了三台機器在淺景深畫面的表現,ASCII.jp僅提供畫面截圖來比較,看起來CX550V的花瓣的細節與層次最豐富,散景表現也好。至於HM1遠遠看起來在散景的表現上比CX500V更糊更有感覺,但是受限於菱形光圈的組成形式,而讓整體表現打了折扣(不過在電視上播放,應該一點都看不出來吧!);不過可惜的是HM1的高像素CMOS理應把花瓣的細節表現得更好,如同前一個測試場景,究竟是過度曝光害的,還是截圖沒弄好就不得而知了。HF S21表現也不錯,不過花瓣的細節不如CX550V豐富,反倒是花梗的部分,表現得十分銳利,感覺花梗才是對焦點。


關於夜間暗處畫質的部分,雖然ASCII.jp提供了測試影片下載,而且HF S21的影片格式為正常的60i,並沒有出包;不過這三支影片的運鏡各不相同,而且畫面一直在移動,很難找到一個穩定的畫面來定格 Orz....

除此之外,撰文者並沒有提供任何機身設定的資訊,CX550V因為沒什麼可調的,所以就算了;HF S21有場景模式可選,HM1有自動增益控制(AGC)可調,這些資訊都付之闕如;要比較還真不知從何比起,看起來ASCII.jp不太專業啊~~

那我也只好硬著頭皮評感覺繼續自吹自唱了(我好像還蠻擅長的)...在噪訊抑制方面,我覺得.........大家半斤八兩;黑夜的部分HF S21最黑最沈,噪點顆粒感也很細微,不過感度也比較不足些,暗處的細節都沒了,還好有場景模式可以增益感度,想當然爾噪訊也會增加。

CX550V的噪訊抑制得還不錯,而且感度明顯比HF S21好一些,暗處的細節也比較多,而且神奇的是整體畫面你並不會覺得CX550V要比HF S21明亮,難道這就是背照式CMOS的強項?但是該黑的地方卻沒有比HF S21要黑。

HM1的強項就是解析度與感度了,比畫面純淨度比不上HF S21與CX550V,畫面的顆粒感稍重;黑夜的黑也不是很黑,感覺雖然用上了背照式CMOS但是以往JVC的罩門似乎還是存在,但是相信比起以往機種一定已經好很多了。但是你只要看過測試影片,一定會為HM1畫面中所捕捉的細節感到驚訝,HM1也並沒有敬陪末座,只不過色偏似乎有些嚴重,這個可能要多注意一下。


照例提供夜間場景的原始測試影片下載:
CX550V,按右鍵另存
HF S21,按右鍵另存
HM1,按右鍵另存

ASCII.jp後面還比較了防手震與高速攝影機能,不過前者我已經看過別的測試影片了,後者我沒啥興趣,所以這篇自爽文就此打住嘍!






CX550V/XR550V望遠端不自然影像災情騷動

自Sony在年初發佈2010年頂級家用DV旗艦CX550V/XR550V之後,因其革命性的超廣角鏡頭與支援到AVCHD 24Mbps最高畫質格式,並且就地支援SDHC卡;立即受到了廣大的關注。然而日前正式出貨之後,卻從用戶口中傳出廣角端畫面有波動現象的災情,這件事情也在kakaku.com的CX550V討論區上引起了騷動。

關於此災情的描述是這樣的,就是在啟用防手振功能的:標準,並且將鏡頭變焦至數位變焦的望遠端,所錄製下來的畫面會有極不自然的晃動現象,沒圖沒真相:



關於這個狀況,Sony官方也已經承認了,並且說明「標準」防手振模式是以確保廣角端畫質為優先,不能保證在此模式下的望遠端畫質;其提出的解決方案為,將防手振模式改為主動模式。(來源:http://www.faq.sonydrive.jp/faq/1040/app/servlet/qadoc?034869

對照之前小寺信良的CX550V的評測提到數位變焦的望遠端畫質,比起前代機種為低的評語;看來Sony此次大張旗鼓搭載的新超廣角鏡頭與防手振功能似乎在匹配上出了問題。雖然看起來這個問題不影響一般的拍攝狀況,但是總覺得要入手這樣有些許功能瑕疵的機器,還真的需要一些勇氣。

持續關注中!

同場加映CX550V vs. HF S21 vs. HM1防手振測試影片

說了Sony的壞話,接下來就來看看人家拍的防手振測試影片來平衡報導一下;從測試影片中相信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至少在廣角端,CX550V的防手振就是比他牌要強,而且...還強很多!CX550V真的有種用軌道的錯覺....



2010-2-28新增:

550V廣角端不自然波打畫面的問題依然延燒中,CX550V在kakaku.com的最低售價也來到令人驚訝的9萬日圓,眼看9萬日圓的關卡就要被打破了(雖然之前曾經低到7萬,但是看得到買不到,等於沒用),這對於當季才推出一個月的旗艦級機種可說是前所未見的狀況,不介意日文介面的人,以及波打狀況的人請注意了,最近應該是可以透過代購入手的時機點,上週日幣也稍有回檔,可以關注本週的日幣走向。

至於我會不會入手?我想應該不會!至少會等TM700的評測出來之後再做判斷,不然其實我目前也鎖定AX2000中...ㄎㄎㄎ。






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你也買得起的二氧化碳監測儀 ZG106 CO2 Monitor

很久沒有寫開箱文了,都快要忘記開箱文要怎麼寫了...(很爛的開場);只是最近也確實沒啥好物可開,想想為了不讓此站沈淪下去,只好硬著頭皮讓一些之前覺得不值一提的B咖們出來現醜。

今天我要介紹的是:台灣熱映光電出品的ZG106手持二氧化碳及溫度監測儀

廠牌熱映光電
品名ZG106手持二氧化碳及溫度監測儀
購入價格5000
購入場所Yahoo!奇摩拍賣
購入時間Sept. 2008



這東西顧名思義,最主要就是用來監測環境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一個儀器,它除了可以即時顯示二氧化碳濃度(偵測範圍0~3000ppm)之外,還可以告訴你環境溫度、通風率等資訊;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你買得起的桌上/手持型二氧化碳監測儀(附有Datalogger功能,不過我找不到相關軟體,所以有等於沒有)。

接下來的問題是,為什麼我會需要一個二氧化碳偵測儀?我家有無塵室嗎?還是我從事什麼室內栽植的事業需要監控屋子裡面的二氧化碳濃度?當然都不是,我只是個比較無聊的人罷了。雖然我這個人有點無聊,但是說到二氧化碳,便不能輕易地帶過這個對我們人類而言無比重要的氣體。

當我還在念小學的時候,二氧化碳似乎是個好東西啊!自然課本告訴我,植物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好進行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老實說,雖然我已經老得完全忘記課本上教的光合作用的原理以及相關的細節了,但是我真的很佩服當初翻譯這個名詞的人。你不覺得光合作用這四個字光是唸出來,就有著一種清新向上的氛闈嘛!?

若是你對光合作用沒啥好感,那麼你至少也聽說過市販的袋裝洋芋片或汽水,都會填充適量的二氧化碳來保持內容物的新鮮(說新鮮好像怪怪的)、維持內容物的完整以及製造你在開罐及飲用時的快感。就算你對這些事情都沒感覺,那麼你至少也聽說過二氧化碳滅火器吧!就算你連二氧化碳滅火器都沒聽過,那你至少至少也看過綜藝節目的乾冰吧!(固態的二氧化碳就是乾冰)---二氧化碳多麼美好啊~~

可是曾幾何時,不過十幾二十年的光景,二氧化碳就成為了許多人口中的溫室效應氣體污染物,甚至還有人拿二氧化碳滅火器、罐來自殺......說到這邊都有點離題了;我想說的是,先不管什麼溫室不溫室或足跡不足跡的;專家建議,人最好不要在二氧化碳過高的環境待太久

至於什麼是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的標準?依據環保署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規範,分為兩類;第一類:指對室內空氣品質有特別需求場所,包括學校及教育場所、兒童遊樂場所、醫療場所、老人或殘障照護場所等;其建議值為600ppm以下。

第二類:指一般大眾聚集的公共場所及辦公大樓、包括營業商場、交易市場、展覽場所、辦公大樓、地下街、大眾運輸工具及車站等室內場所;其建議值為1000ppm以下。

對照一般戶外的平均二氧化碳濃度為387ppm,這樣你會比較有概念了嗎?老實說對於我而言,這樣的說明與對比對我一點用處都沒有,我只知道通風良好的室內環境,大概不需要擔心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的問題。但是......為什麼我在家裡,總是覺得昏昏欲睡呢?這就是我敗家的法源依據了,我確實需要儀器的監測,來確認讓我昏昏欲睡的原因,到底是不是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還是懶病發作。

回過頭來看看ZG106本尊吧!雖說是B咖敗家物,但是當初該有的開箱過程記錄也有到位,也沒虧待它。


此物是本人予2008年9月購於Yahoo!奇摩拍賣,從上方組圖中可以看到賣家將ZG106包裝得十分嚴密周到,讓剛收到ZG106的我似乎有著這是個多麼高貴精密的儀器的期待。當然,說不高貴也是騙人的,一台幾千塊錢的儀器包裝成這樣也算是剛剛好啦!



包裝的內容物含有監測儀主機一台、Maxell 鹼性電池四顆與一個output 6DCV的變壓器。



ZG106的本尊就是長得這負德行,左側的LCD上方顯示的數字就是二氧化碳濃度值(單位ppm);下方較小的數字則用於顯示溫度或通風率(流通空氣速度,單位為lps=升/秒/人或cfm/p=力方英尺/分鐘/人)


ZG106的使用方式非常直覺,就是裝好電池(或連接變壓器),按下面版中間圓形的開關開機,之後需要60秒鐘的時間熱機,熱機完成就自動顯示讀值了。比較麻煩的是,開機後預設開啟警報模式,也就是說當二氧化碳讀值超過1000ppm時,會發出警報聲來警告使用者;但是聲音實在太大,又在室內其實只要一不注意二氧化碳濃度很容易就超過1000ppm,如果不去關掉,ZG106就會一直給你叫個不停。

ZG106面版的右側有一個圖表與英文說明,只是用來說明不同的二氧化碳濃度對於人的影響症狀。至於模式的切換,就靠面版左上方的四個長條型按鈕來控制(其實還蠻不好按的)。至於詳細的使用說明,官網上都有,有興趣的就自行閱讀,我就省些力氣不提了。

有了ZG106之後,其實你會發現有很多場所的二氧化碳濃度其實都高得嚇人。我曾經拿到公司去,監測從上班到下班之間的辦公室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結果發現一早到公司的濃度最低,大約是600~700ppm,之後隨著同事陸續進入,CO2濃度便不斷升高,不一會時間濃度就飆過1000ppm了;午休時間會降低一些,午休結束後,CO2又開始一路上升,最高我曾經紀錄到2200ppm。很驚人吧!雖然敝公司的空調系統是有換氣功能的,但是顯然換氣量不足以應付單位面積內過多的員工呼吸所製造的二氧化碳。我還沒測會議室呢!

相信這樣的情況應該是蠻普遍的,老闆為了省錢盡可能把員工塞進可供使用的空間,結果就是讓員工冒著對健康不利的風險在工作。當初我還發信到公司內部的一個討論帳號公布這個事實,結果隔天我就被管理部的經理約談了...

另外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高濃度地點,是發生在車內;在不開窗,開AC但不開外循環的狀態下,車內的CO2濃度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升高到一個難以令人置信的程度,雖然沒破錶,但是也相去不遠了。所以長途開車的時候,還是要偶而開窗透個氣,或者開啟外循環,免得造成危險。

目前我把ZG106放在書桌上,讓我隨時監控二氧化碳濃度,來決定開啟通風扇的時機。而且開了通風扇之後,確實會發現室內的通風率會上升,而CO2濃度便下降了。雖然,很多時候,我其實對於這樣的變動沒什麼生理上的感覺,但是看到ZG106的LCD讀值的變化,心裡也感覺踏實不少。

當然像ZG106這種二氧化碳濃度偵測或監測儀器,雖然市面上並不多見,但是也不是什麼罕見稀有的物品,但是ZG106難能可貴的一點是,它把體積價格壓在一個完全可以負擔的程度內。以體積而言,放在桌上很合適,也不會太大。以價格而言,雖然當初花了我5000塊,但是最近我再上網搜尋,發現價格已經down到4000有找了。相較於其他動輒上萬的同類型機器,也許在精確度與濃度偵測範圍有所區隔,但是我覺得ZG106已經完全可以滿足一般家戶使用的需求了。

ZG106還有一個蠻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長得太醜,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其實原廠也有推出後繼機型,在設計上有了一些改進,不過台灣似乎買不到...

最後一提的是,相較於其他毒性更強的室內空氣污染物,例如:一氧化碳、臭氧、TVOC等等...,二氧化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算是相對溫和的;雖然在極端的情況下仍有致命的可能,不過以一般情況而言,多半僅會造成身體不適、頭暈、想睡之類的症狀,其實不用太過擔心。不過若是長期處於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的場所(例如工作場所),依然會危害健康喔!



2010年2月12日 星期五

Panasonic家用DV新旗艦TM700

在Sony、Canon、JVC都早在一月份NBA就已經將2010主力機型的資訊發佈出來了,而Panasonic今年倒是心機很重地完全不動聲色,像是等著看它廠規格之後,再一舉擊倒。

果然,等到快過年Panasonic的新旗艦TM700規格終於出爐了,我們就趕快來看看吧!

* 內建96GB快閃記憶體(至2010年2月止,業界最大)
* 支援1920x1080@60p H.264 28mbps獨自規格影片(領先Canon Sony JVC)
* 1/4.1型3MOS感光元件,動畫有效總像素:759萬(領先Canon Sony)
* 12倍光學變焦,變焦範圍,廣角:35mm,望遠:420mm
* 最大光圈F1.5(業界最大)
* Power OIS強化防手震,比TM350強五倍,並支援到望遠端
* 支援24p格式(不確定是不是原生24p,不過有人說是)

初步看到這邊,就覺得Canon的HF S21又被打槍了,才剛推出原生24p格式馬上就被TM700搶過去,而且還不客氣的支援1920x1080@60p格式,看來本格派的用戶恐怕又有得猶豫了。

不過話說回來,此次TM700最大的震撼還是支援最高1920x1080@60p 28mbps H.264格式,不過這個東西對我而言其實有些雞肋,最大的原因是......我家電視還不支援60p勒!不過我也擔心此Panasonic獨自格式的影片Sony Vegas 8是否吃得下來還真是大問題,若吃不下來那還真的是雞肋。

不過單就規格來看,TM700還真的是不錯!